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危重、灾性难疾病,其发病率约3~4/10万,若未及时治疗,48小时死亡率可高达80%,而术后营养状况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是影响术后疗效的重要指标。随着对胃肠道在应激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中所起作用的认识,胃肠营养的优点和早期应用的重要性逐渐受到重视。然而,全麻体外循环术后胃排空延迟,贲门括约肌松弛,传统鼻饲易引起反流、误吸等并发症,早期(伤后48 h)营养支持仍多主张完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胃肠道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延迟至胃蠕动恢复。我们通过对41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病人早期胃肠道营养的研究,探讨其合理应用对伤后营养状况和神经功能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2008年9月~2010年3月,82例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在我科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男66例,女16例,平均年龄48.6±10.3岁(20~67岁)。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41例)早期(术后48 h)采用24 h持续滴注的鼻饲方法,用营养泵控制滴注速度。喂养计划:胃肠营养量以总量1/4开始,每天以1/4量递增,不足部分静脉补充,伤后第6天可全部经胃管鼻饲提供营养物质。喂养时,头高位30~45°;1周内均使用胃肠动力药(如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等);对照组(41例)按传统方法鼻饲流质。结果两组病人在营养监测指标(包括人体测量指标和生化指标)、胃肠道功能监测(包括反流,腹胀,腹泻,便秘,上消化道出血及GCS评分13分后出现的拒食等)、意识状态变化(观察术后一周天内的GCS评分的变化)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病人能较好耐受早期胃肠道营养。实验组的胃肠功能障碍症状明显减少,营养指标和意识状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持续滴注的鼻饲胃肠道营养辅以部分肠外补充的方法切实可行,能够提供足够的营养底物,对维护术后胃肠道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都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