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依托分析毒理学研究思路,建立经典神经性毒剂(塔崩、沙林、梭曼、VX)作用靶点胆碱酯酶的效应标志物定量分析技术,借助蛋白质组学技术从分子水平直观阐述靶酶受到毒剂攻击后的中毒、自发重活化和老化全过程,研究神经性毒剂的中毒特性。并以此分析平台开展神经性毒剂防治药物的评价与机制研究。方法以电鳐乙酰胆碱酯酶(eAChE,EC3.1.1.7)和人丁酰胆碱酯酶(hBChE,EC3.1.1.8)为毒剂暴露对象,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10-100nmol/L)的神经性毒剂(塔崩、沙林、梭曼、VX),于37℃孵育。中毒完成后经胃蛋白酶酶解,净化处理酶解样品并添加合适的内标后采用HPLC-MS/MS-SRM定量分析,检测中毒体系中不同状态的靶酶的特征肽段(包括活性肽、中毒肽、老化肽)。通过在设定的时间点向体系中加入合适的试剂终止靶酶的进一步中毒,基于不同状态的效应标志物变化规律研究不同神经性毒剂的中毒特性。并应用上述分析技术,在靶酶暴露于神经性毒剂前、后给予经典的神经性毒剂防治药物(氯磷定、双复磷和HI-6),明确防治药物的确切药理机制及比较不同药物的药效。结果建立了eAChE、hBChE及暴露于神经性毒剂后经酶解产生的未中毒的活性肽、中毒肽与老化肽的LC-MS/MS-SRM方法,其中检测限为0.1 nmol L,定量限为0.5 nmol/L,在0.5-500 nmol/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考察了神经性毒剂中毒特性,eAChE中毒速率:梭曼>沙林>VX>塔崩,eAChE经梭曼暴露3分钟后即完全形成老化产物;3分钟内可检测到未老化产物;eAChE经沙林暴露4分钟后即完成中毒;10分钟后可检测到老化产物;eAChE经VX暴露10分钟后中毒趋于稳定;1小时内未检测到老化产物;而对于hBChE,梭曼、沙林、塔崩、VX四种毒剂的中毒速度相差不大,约20-30分钟后中毒趋于稳定;hBChE经梭曼暴露2分钟后即形成稳定量的老化产物,但仍能测得相当量的未老化产物。对于塔崩、沙林、VX暴露的eAChE,氯磷定、双复磷、HI-6,均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对于梭曼暴露的eAChE,三种药物均无治疗效果,仅HI-6有一定的预防作用。针对暴露于沙林、VX的hBChE,三种药物均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对于塔崩、梭曼暴露的hBChE,氯磷定、HI-6有预防和治疗作用,而双复磷无作用。结论建立了一套快速、准确、定量分析靶酶经神经性毒剂暴露后活性肽、中毒肽、老化肽的分析方法,从靶分子水平研究神经性毒剂的中毒特性。与传统酶活测定法比较,本方法不仅能给出靶酶的中毒程度数据,更能明确靶酶中毒后不同状态的演变规律,为神经性毒剂毒理机制及防治药物药理机制研究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