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中医病机研究进展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wanshe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泛指由胆囊壁向腔内突起或隆起的一类局限性病变,中医并无"胆囊息肉"这一病名,但根据其病症表现,可归于"胁痛"、"胆胀"、"癥积"等病种。可因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思虑忧愁;劳逸失度;感受毒邪等引起多种病机。肝气不舒为本病的基本病机,肝胆相表里,肝失疏泄则胆府亦气机不畅。而胆为"中清之府",属六腑之一,喜疏泄,宜疏不宜滞,以通降下行为顺,宜清不宜浊,胆失通降,则中清之腑浊而不清,胆汁排泄失畅。故可因肝气不舒而致本病。饮食厚味或肝胆气机不利,亦可引起痰湿,日久则热,湿热蕴藉胆府而成本病。脾失健运,饮食停聚而运化失常,胆府水湿不化也可成为本病病机的一环,日久蕴而化热,上蒸肝胆,使肝失疏泄,久郁成瘀而致。瘀血是有形息肉的另一成因,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停。肝胆疏泄失职,气机阻滞,血行不畅,胆汁泌排不利,湿热蕴结,瘀血内停,日久形成癥瘕、积聚之症。痰瘀互结也是本病的病机。或因气滞而痰阻,气机不畅,痰浊中阻,或因饮食辛辣肥甘之品而痰生,继而郁热内生,煎熬阴血以致痰瘀互结。一些医家提出"毒邪"这一致病因素。认为息肉特征与中医"疔、疖"相似,"火毒"、"痰毒"为本病病因,二毒损伤胆络,凝滞形成息肉。根据其形态和性质,认为本病应归属于瘀血、毒聚、痰凝的范畴。提出浊毒互结,浊以毒为用,毒以浊为依,胶着难愈,邪壅经络,气机不畅,邪不得散,血不得行,津不得布,津血停留,化生痰浊瘀血,相互搏结,反复日久,耗伤脏腑气血津液,从而造成浊毒内壅、气滞络阻的证机变化,而浊毒相干为致病的关键。气虚亦造成本病,可因脾虚或元气亏虚,津液疏布不利,称为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脾失健运,肝失疏泄,肝胆郁热,湿痰血瘀内阻为基本病机。也可因脾胃失健,湿邪内生,郁而化热,湿热蕴结肝胆,疏泄失常以致本病。本病多以饮食、劳累、情绪等病因而起,其病机以肝气不畅,脾虚不云,痰浊内生,湿热、瘀血为主,气滞湿热瘀血三者可相互影响,恶性循环,最终发为有形之息肉。胆府喜降泻而恶郁滞,以通为用。故治疗上多开郁散结、清热祛痰为主,临床上收到较好疗效。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明确提出:"积极开展体育交流活动,支持沿线国家申办重大国际体育赛事"。体育作为我国与"一带一路"
目的探讨EB病毒核抗原(EBNA)3C对Gemin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共转染EBNA3C和Gemin3基因至HEK293细胞。依靠慢病毒载体介导发卡RNA干涉敲减EBNA3C基因的表达,并经嘌呤霉素筛选获
目的: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每年都有较其他国家更多的新发病例和相关死亡病例。手术根治性切除仍是胃癌的首选治疗手段,但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肿瘤局部进展期,单纯手术切除的治疗疗效差、局部区域复发率较高。放射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能有效降低局部区域复发率,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旨在通过对142例在本院接受术后辅助放化疗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获取生存数据和失败方式,评价胃癌术后行辅助放化疗的疗
护理是一项高风险、高技术性的服务,尤其是儿科,患儿的自主意识差,疾病可变性大,难预料性强,无论是对患儿的入院评估、治疗、护理,危重病人的抢救或是护理文书书写,每项护理
公司作为高新技术企业,主动适应大环境,积极做好规范和技术标准、识别系统、文明施工手册、公司制度等标准的修订、审核和宣贯等工作,以更好地解决项目管理各要素的不平衡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