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的产量及其相关性状是小麦育种的重要内容,本实验采用中国的驯化品种偃展1号为公共亲本分别和欧洲的驯化品种Hussar以及我国特有的三个半野生小麦(云南小麦、于田稻麦、察雅折达29)进行杂交获得的四个RIL群体所组成的巢式群体为实验材料进行小麦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巢式群体进行90K基因芯片数据分析最终构建了包含2059个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的整合遗传图谱,并结合八个种植环境下所调查的群体农艺性状进行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共检测到124个多环境稳定表达的QTL位点,其中包括54个穗部相关性状QTL位点,4个单株产量QTL位点,43个旗叶相关性状QTL位点以及23个株高QTL位点。其中,62个QTL位点的有利等位基因由三个半野生亲本提供,这表明半野生小麦是重要的小麦遗传资源。此外,还检测到控制多个性状的19个QTL簇,这对小麦的聚合育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实验中两个多环境稳定表达的QTL位点(QSL-4A.1和QSPS-7A.1),通过334个自然群体的小麦品种/品系的单倍型分析进行了验证,为进一步精细定位和小麦产量的遗传改良提供了宝贵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