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IL-29抗病毒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DZL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Kotenko等和Sheppard等两个独立的研究小组于2003年共同发现干扰素家族的Ⅲ型子集,它包括三个成员:IFN-λ1,IFN-λ2和IFN-λ3,也分别被称为IL-29,IL-28A和IL-28B。人白细胞介素29(Interleukin 29,IL-29)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多方面的免疫学活性。目的:综述国内外关于IL-29抗病毒活性研究的进展,阐述IL-29抗病毒活性的作用机理及其信号转导途径,从而为研制开发新的干扰素类抗病毒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国内外近几年关于IL-29抗病毒作用的研究报告,进行分析归纳整理,阐述IL-29的抗病毒作用机理。结果:①IL-29与Ⅰ型IFN的胞内信号转导途径相似,通过激活Jak-STAT(Januskinase-signal transducerof transcription)信号通路而产生生物学效应;②IL-29与Ⅰ型干扰素具有相似的生物学性质,如在许多细胞中诱导抗病毒和抗增殖活性。Marcello等人研究表明IL-29的抗病毒效果比IFN-α起效较慢,弱,但持续时间更长。此外可能由于IFN-λ的受体分布与Ⅰ型干扰素不同,Ⅱ型干扰素的毒副作用显著小于Ⅰ型干扰素;③IL-29针对丙型肝炎病毒(HCV)、辛德毕斯病毒(Sindbis virus)、登革热病毒(Dengue virus)、水泡性口炎病毒(VSV)、脑心肌炎病毒(EMCV)、人类疱疹病毒1和2型(HHV-1,HHV-2),甲型流感病毒(IAV)等具有抗病毒活性;④Bartlett等通过观察表达IFN-λ的重组牛痘病毒感染小鼠体内病毒复制情况,首次证明了IFN-λ的体内抗病毒活性;Ank等研究表明,人肝癌细胞株HepG2体外细胞实验中,IFN-λ对EMCV有抗病毒活性;Ank等报告通过腹膜内注射干扰素-λ能降低肝中HSV-2的感染;Pagliaccetti等将IFN-λ静脉注射到HBV转基因小鼠时只观察到微弱的抗病毒活性;⑤聚乙二醇化的重组人干扰素-λ1(PEG-IFN-λ1)是治疗慢性HCV感染的新药物,目前已进入临床试验,Ⅰ临床试验结果显示IFN-λ诱导的抗病毒活性与IFN-α的相当,且不会引起许多副作用,目前已进入Ⅱ期临床试验。结论:国内外对IL-29研究进展表明,IL-29在抗毒方面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体型(body shape)作为体质人类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指标,直接反映了个体的形态特征。该指标与人类的微观演化、环境适应性和行为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为衡量古代人群的体质特征提
<正>南平:在今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您聚焦湖北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交了《关于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基金的建议》《关于设立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
InP和Bi2S3量子点因其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质和毒性小等优点,业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有关InP和Bi2S3量子点的制备及性质研究已有较多报道,但其在分析应用方面的报道还很少。我们参
肺炎克雷伯菌是临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可引起血流感染、肺炎、尿路感染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肺炎克雷伯菌遗传背景丰富多样,据巴斯德研究所统计,目前已检出3 000余种序
进行了休眠期灵芝孢子、破壁灵芝孢子、萌动激活灵芝孢子及萌动激活全破壁灵芝孢子对小鼠肝癌和网状细胞肉瘤L—Ⅱ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休眠期灵芝孢子经萌动激
处于世纪之交的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正蓬勃地向前发展。要实现历史性跨越,阔步迈入21世纪,再造中华民族辉煌,需要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因此,认真学习邓小平
孔、颜行仁、践仁源于内心生命情感的需要和践履德性的执著追求,故“孔颜之乐”乃是一种“自得之乐”,一种超越了外在利害关系如富贵、权势、物欲束缚后所产生的物我两忘的自由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鉴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促使学生的阅读效率得到提高。通过多维切入的方式促使学生个性化表达;借助网络拓展学生的阅读资源;教学中注重对于
简述了芳纶纤维的品种及性能,分析了当前国内外芳纶纤维的发展现状,概述了芳纶纤维的生产方法,详细叙述了超声波、等离子体、高能射线、紫外辐照、涂覆的物理方法和表面刻蚀
目的:探讨扶正散结方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有关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建立Lewis肺癌小鼠模型,称瘤重,算抑瘤率;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CD68+浸润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