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课程思政对培养新一代有责任、有担当、有水平、有温度的高素质护士来说至关重要,本文就护理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现状、思政元素及融合方式、路径进行综述,发现存在问题并给予建议,以期为高校护理学专业课程思政提供借鉴意义。方法以中文检索词"思政"和"护理"两个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至今,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检索文献。结果最终纳入56篇文献,文献类型多以类实验性研究、
【出 处】
:
第五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课程思政对培养新一代有责任、有担当、有水平、有温度的高素质护士来说至关重要,本文就护理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现状、思政元素及融合方式、路径进行综述,发现存在问题并给予建议,以期为高校护理学专业课程思政提供借鉴意义。方法以中文检索词"思政"和"护理"两个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至今,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检索文献。结果最终纳入56篇文献,文献类型多以类实验性研究、调查性研究、教学经验分享、述评为主,文献分析发现我国最早报道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始于2016年,已有近40多所含护理专业的中高职、本科、研究生院校开展了课程思政,主要涉及内外科护理学、护理学基础、老年护理学、急救护理学等多达20多门护理专业课程,覆盖面较广,几乎所有专业课程均已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但当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主体对课程思政的认知缺乏整体性,对教师育人职责和课程育人功能认识不够、课程思政实施方案的协同效应较弱。高质量核心文献较少,思政路径缺乏全盘设计,方式方法不够统一,评价指标不够完善、缺乏针对性,教学模式缺乏可推广性等问题。结论目前我国护理专业学者已从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模式、方法、实施、评价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如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调动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同时也增加了专业课教师对思政教育的重视及认同,提高了思政教学意识和能力。针对仍存在的一些问题,专业课教师应充分认识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以解决专业课教学实践中长期存在的"痛点",并作为根本出发点,以新医科,人工智能等大时代背景为契机,以人才培养及育人为目标,从整个专业层面出发进行设计,从点到线,串线成面,构建思政特色课程体系。
其他文献
护理专业学生进入社会后要有较强的人文关怀才能胜任护理工作,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是教育教学的必然趋势。基于此,简单阐述课程思政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分析基础护理学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出现的问题,并围绕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提出了几点策略。
目前,我国高职护理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仍以课堂教学为主,培养方式较为单一,且偏重理论知识,已不能适应当下医疗行业对于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因此,创新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不仅有助于提高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竞争力、就业率、岗位适应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也能促进学校和医院形成合作共赢、互惠互利的关系。
目的为客观评价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质量,促进课程思政建设和发展,构建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通过文献法探究CIPP模型的内涵、与课程思政教学的适用性,梳理职业教育护理专业课程思政的核心特征。以CIPP模型为框架,初步拟定包括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36个三级指标,共52个指标的高职护理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德尔菲法对17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采用层次分析法确
在当前的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中,信息化教学的开展还停留在简单的信息技术应用层面,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不足是影响高职护理专业教学质量、效率和有效性的主要问题。高职护理专业要实现基于信息化的高效教学,需要围绕信息化教学进行专业教学设计,基于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专业教学模式与方法,通过多种途径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目的 了解我国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研究现状,分析研究趋势,为完善其教育体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中文数据库2000~2021年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相关研究文献,采用CiteSpace软件进行文献聚类分析。结果 共获得文献1 519篇;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当前研究热点为护理教育、培养模式、临床实践能力、课程设置、核心能力、质性研究、专科护理等方面;研究前沿为课程
目的:观察不同授课模式下高职院校“护理基本技术”实训教学效果。方法:选择2020届60名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样本,对30名学生采用传统授课形式(对照组),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为基础对其他30名学生进行教学(实验组),测评各组学生成绩、评判性思维能力。结果:实验组学生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学生推导、假定等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教学模
信息化教学模式切合当前中国高等学校培育综合型、应用型人才的最新趋势,通过引入相应概念,剖析信息化教学模式中的重要组成元素、课程的综合类型、教学模式的选取、课程素材的构思、课程评价的选择,以研究该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并指出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目的了解本科实习护生基本心理需求及职业认同的现状,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于2022年3月采取线上结合线下的问卷调查方式,使用一般资料问卷、护生职业认同问卷、基本心理需求量表,调查上海市某3所三甲医院246名本科实习护生的基本心理需求和职业认同水平;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本科实习护生职业认同与基本心理需
随着社会对职业道德要求的逐步提高,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成为重要目标。通过探讨工匠精神与职业道德的内涵与联系,提出将工匠精神根植于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具体途径,以此提高护理人才的职业道德,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已经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技术技能人才,是新时期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通过实施“岗课赛证”四位一体融通的护理专业群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为培养护理专业群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创新育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