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心理韧性量表(CD-RISC)、研究生就业压力问卷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抽取五所高校的560名硕士研究生为被试,考察了硕士研究生心理韧性、就业压力和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关系,并进一步探索了就业压力在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硕士研究生的心理韧性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非独生子女的心理韧性水平显著高于独生子女。来自农村的硕士研究生心理韧性水平显著高于来自城镇的硕士研究生。(2)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压力处于中等水平,不同年级和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压力存在差异。研二和研三学生的就业压力显著高于研一学生;文史哲类、理工类、财经类学生的就业压力显著高于医药类学生。(3)硕士研究生的主观幸福感总体高于全国常模,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和家庭经济情况的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总分存在显著差异。硕士男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硕士女生。研一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研二和研三学生。医药类硕士研究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文史哲类、理工类硕士研究生,与财经类硕士研究生无显著差异。家庭经济一般的硕士研究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家庭经济较差的硕士研究生,与家庭经济良好的硕士研究生无显著差异。(4)硕士研究生的心理韧性、就业压力、主观幸福感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心理韧性和就业压力呈显著负相关,心理韧性和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就业压力和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5)就业压力为心理韧性和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变量,中介效应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