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象是应用多种感官在头脑中再造或创造体验过程来达到学习表现运动技能、策略和提高心理技能的目的。表象训练在运动心理学领域是被广泛研究的课题之一,应用于提高运动表现方面获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对于表象训练的动机功能的研究较少。在表象脚本的选择上,国内大部分运动心理学工作者和教练员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时,采用的都是一般的表象训练程序。现如今,竞技体育不仅仅是在力量、技术和战术方面的较量,心理素质的好坏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对于青年运动员来说,比赛经验不足,技战术水平不成熟,由此带来的低自我效能感严重影响到运动表现的发挥。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多重基线水平的单被试平衡实验设计,应用2种传统表象脚本和1种PETTLEP表象脚本共3种不同的表象程序对某省队4名青年运动员的自我效能感进行表象干预。整个实验过程历时22周,包括4到7周的基线阶段和15到18周的干预阶段。方法:研究采用《动作表象问卷-修订本》《运动表象问卷》《运动自我效能感量表》3个问卷为测量工具,辅以表象干预日记为监督、指导干预手段,干预结束后向2名教练员和4名被试运动员发放《实践评估问卷》以进行社会效度的评价。研究结果:(1)4名被试中有3名被试的训练自我效能感、比赛自我效能感和运动自我效能感总水平都得到显著提升,其余1名被试自我效能感水平改善较为微弱说明PETTLEP表象模式和传统表象程序都可以提高被试运动员的自我效能感,同时也显示了表象脚本个性化训练的显著干预效果;(2)PETTLEP脚本的表象训练对3名被试的运动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效果均好于传统脚本和包含部分元素的PETTLEP脚本的表象训练,在训练自我效能感和比赛自我效能感水平上没有明显的优势,相较于传统的表象程序,PETTLEP表象脚本纳入了本体感觉(P)、环境成分(E)、时间成分(T)、任务成分(T)、学习成分(L)、情绪成分(E)和视角成分(P)多个元素,可以最大程度的接近实际运动情境,使被试运动员产生多感官体验和与运动相关的情绪体验,从而通过PETTLEP表象模式训练间接增加成功体验来提高自我效能感水平,由此验证了PETTLEP表象模式的功能等价效用;(3)3名被试在整个干预阶段都较为频繁的应用表象的较为频繁地启用了表象的动机动能,尤其是表象的具体动机功能和一般动机的控制功能,对于表象的认知功能启用较少,较表象其他的功能类型,表象的动机功能在表象干预提高运动员自我效能感方面发挥着更好的作用,显示了在进行表象训练中将表象的功能类型与预期目标做相匹配的干预效果;(4)4名被试和2名教练员的实践评估结果显示了被试运动员的运动表现水平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说明PETTLEP和传统的表象程序皆可提高运动表现。研究结论:本研究发现PETTLEP表象模式脚本的制定需要根据干预目的、干预对象、干预项目、竞赛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干预目的需要与表象的功能类型相匹配。帮助掌握动作技术,对运动表现进行干预,表象脚本的内容需要注重动作的各个细节和运动员的身体感觉,启用认知功能类型的表象;帮助降低唤醒度,管理比赛焦虑情绪,改善心理状态,保持自信,表象的内容需要更注重运动员完成运动流程的情绪情感体验,启用动机类型的表象。不同功能类型的表象还和竞赛水平有关,对于新手运动员,需要更多的进行认知类型的表象用以学习掌握动作技术、提高自我效能感;对于优秀运动员来说,表象的重点在于调节心理状态,应该更多的进行动机功能类型的表象训练表象。除此之外,表象脚本还需要综合考虑运动员个体特性、运动特点和项目特点来制定个性化的脚本。在进行表象训练之前,需要咨询运动员对干预的认知态度并及时进行矫正,信任干预预期效果和认真配合的态度是取得良好干预效果的重要前提。本研究在干预过程中的发现的问题和研究结果可以为运动心理学工作者在为运动员提供心理服务时提供实践应用参考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