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头美洲鹫的腐食适应性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xue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洲鹫科是一类大型腐食性鸟类,其中红头美洲鹫(Cathartes aura)的分布最为广泛。为了研究红头美洲鹫的化学感受系统,解毒系统和免疫系统,我们将红头美洲鹫基因组和其他14种鸟类的基因组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基因组学研究,我们发现:相对于其他14种鸟类来说,红头美洲鹫的化学感受系统相关基因家族发生显著扩张,尤其是嗅觉受体基因家族,而其解毒系统相关基因并没有发生明显的扩张。通过正选择分析,我们发现在红头美洲鹫中有174个基因受到了正选择作用,部分基因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基因,这很可能对红头美洲鹫的免疫防御能力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对得到正选择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后,我们发现了许多免疫系统调节相关的通路,这表明这些免疫相关通路中的正选择基因对于红头美洲鹫的免疫系统的调节起到了重要作用,从而使该物种拥有腐食适应性。我们在一个正选择基因(BCL6)中发现了3个红头美洲鹫特有的氨基酸非同义突变位点,这3个氨基酸非同义突变被PolyPhen-2预测为可能对BCL6的结构甚至是功能有损害性,因此,BCL6中的这些突变很可能增强了红头美洲鹫的免疫能力。此外,我们在3个β防御素(Av BD8,Av BD10和Av BD11)中发现了4个红头美洲鹫特有的氨基酸非同义突变,而β防御素是先天免疫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研究对红头美洲鹫的腐食适应性遗传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在长江下游感潮河段,采用在线测流系统中ADCP实时指标流速推求断面平均流速,可通过建立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求解。基于MATLAB软件的神经网络工具箱,以南京水文实验站2014年5月—
雅鲁藏布江中上游,流域面积大,水文站点稀少,目前还无法进行有效的洪水作业预报。基于数字高程模型,利用ArcGIS软件中的水文分析功能,对该区域进行流域空间离散,通过生成流域流水网
从分析集群式创新网络的演化过程入手,阐述创新网络的混沌特征,然后通过借鉴虫口模型来分析和检验集群式创新网络的发展路径。随着母体企业的聚化能力从弱到强的转变,集群式创新
半无机涂层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工钢片的涂敷,由于温度和压力等因素,使服役电机的绝缘性能下降,严重地影响了电机的使用效率。本文研究了电阻率与聚合物、无机物和涂层组成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