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营养不良是卒中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卒中不良结局与卒中患者营养状态并发肺炎等,使营养状态迅速恶化,而且由于常常存在胃部应激性溃疡、体内内分泌紊乱,导致营养吸收困难,加剧营养状态的恶化。采用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可以维持机体的代谢平衡,保证机体的的生理功能和结构完整,促进康复。目前尚无肠内序贯营养支持在重症卒中应用的报道。目的观察和比较肠内序贯营养支持和常规营养支持在重症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观察2008年3月到2009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收住的半球大面积脑梗死(占半球面积的1/3以上)或大脑中动脉主干梗死的患者计25例。分成常规营养支持组(13例)和肠内序贯营养支持(12例,开始用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如百普力,在1周后逐步过渡到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观察4周,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态变化。结果两组入院时年龄、性别、发病时间、营养状态等相匹配。常规营养支持组在入院后2周、4周营养不良发生(白蛋白低于35g/L,或血红蛋白女性低于11g/L男性低于12g/L,或淋巴细胞低于1500/μl)分别为6例和7例,肠内序贯营养支持组分别为3例和4例。第2周两组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46.2%和25.0%,第4周分别为53.8%和133.3%。讨论和结论重症卒中患者由于存在胃部应激性溃疡、胃黏膜糜烂,导致消化能力和吸收能下降,加之营养需求增加,常规肠内营养支持往往不能满足患者营养需要。肠内序贯营养支持是由《中国卒中营养管理专家共识》提出的,指早期采用短肽型的肠内营养制剂,然后随着患者情况的恢复,逐步过渡到更符合生理常规的整蛋白型营养制剂。肠内序贯营养支持理论上更适应重症卒中后胃肠病理生理变化,但目前尚未见相关的临床观察报道。通过小规模的临床观察,我们发现肠内序贯营养支持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有下降的趋势,如果增加例数,有望出现统计学差异。腹泻是肠内序贯营养支持的主要问题,可能与两种营养制剂的渗透压不同,胃肠内渗透压骤变有关,我们的病人中有4例出现腹泻,通过间隔给予两种营养制剂及止泻治疗,可克服。我们认为,肠内序贯营养支持是重症卒中患者理想的肠内营养支持方案,有关观察还在继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