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2016年底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12028亿美元,经济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人均达到8126美元,位列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但我国经济发展仍面临众多严重挑战,在这种大的经济背景下,供给侧改革应运而生,其核心是调整经济结构,使各种要素达到最优配置,不断提升经济增长的"质"和"量"。具体到农业供给侧改革,即从农产品供给入手,通过自身调整,重组和优化生产要素,让农产品(质量和数量)符合消费者的需求,进而促进农产品供给结构优化,实现农产品与消费的无缝对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将会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材料与方法】农作制度(Farming System),也称农作系统,是指一个区域或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农林种养加等多种相互关联的亚系统的集合体,与耕作制度相比,农作制的涵义与功能进一步拓宽,将农业生物与农业环境(包括自然与人工环境)作为一个整体与系统来进行研究,为农业的宏观战略、结构调整、技术配置、经营管理提供依据,实现提高农业系统生产力、增进经济效益、保护并可持续利用资源环境等目的。主要包括种植制度、养地制度、农作制度经营化等内容。【结果与分析】在分析了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基于农作制视角提出了农业供给侧改革路径,主要从制度模式设计和综合技术体系两大设计入手。在制度模式方面,一是种植业内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中要守住"谷子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战略底线,建立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草作物三元结构和适应品种需求的专用品种结构;二是在大农业内部构建生产生态协调的区域结构和用地养地结合的耕作制度,实现我国农业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三是产业之间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拓展农业功能,提升农业效益。在综合技术体系设计方面,应综合考虑我国不同生态类型区的自然条件、生产发展条件、生产潜力,以农作制度区划为基础,确定我国不同区域的主导产业,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六大区域农作制度综合技术体系要做出重大调整,及时适应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结论】我国农业应从农作制度模式设计和综合技术体系设计考虑,积极推进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生产高效、安全绿色、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