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分子成像是实现肿瘤精准诊疗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光声分子成像是近年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无创、无辐射的生物成像模式,同时整合了光学和超声分子成像的特点和优势,是当前分子影像学研究领域的热点。此外,新型的光声分子探针不仅可应用于肿瘤分子显像,还可实现在无创影像介导下的肿瘤靶向精准治疗。载声敏剂的光声分子探针可将光声成像与新兴的声动力疗法结合于一体,为肿瘤诊疗一体化探索了一种新手段与新途径。方法将黑色素(MNPs用于光声成像)与血卟啉单甲醚(HMME,用于声动力治疗)结合,构建出独特的叶酸(FA)修饰的核/壳结构FA-HMME-MNPs纳米粒。用于增强光声成像引导下的声动力治疗。光声成像引导下的声动力治疗在体外和体内均得到了系统和成功的证实。系统评价了纳米粒的生物安全性。结果合成的靶向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光吸收特性,不仅具有较高的光声成像对比度,而且具有明显的声动力治疗效率。重要的是,这种基于PLGA的纳米平台提高了HMME的光稳定性,增强了声动力学性能,并促进了纳米粒向肿瘤区域的传递。此外,超声辐射辅助的声致敏剂对肿瘤细胞/组织产生细胞毒性活性氧。体内外实验表明,活性氧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作用由靶向纳米粒所介导,在抑制肿瘤生长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有较高的生物安全性。结论该课题研制了一种叶酸靶向的载黑色素/血卟啉单甲醚纳米声敏剂,体外实验发现了该纳米粒具有主动靶向能力并能产生大量细胞毒性活性氧,并在体内外验证了其增强光声成像的效果,最终在移植瘤动物模型上证明了纳米粒对肿瘤的靶向声动力治疗效果,提高了肿瘤治疗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为肿瘤临床治疗开辟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