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两个实验,试图探讨时间因素下遗忘的监测机制是否与记住的监测机制同属一个理论框架。实验一沿用JOL的传统实验范式LJR,将预测时间间隔设定为预测5分钟之后、1天之后和1周之后,着重考察JOF能否监测不同时间间隔的差异。同时,考察被试在不同时间间隔点下的实际记忆和遗忘程度,比较其与预测程度的差异。结果表明:(1)被试对不同时间间隔条件下的JOF预测值差异显著,外部线索并不总是被低估的,时间间隔为1周条件下的JOF值显著高于时间间隔为5分钟条件下的JOF值,而时间间隔为1天条件下的JOF值与其他两种时间间隔条件下的JOF值均无显著差异;(2)被试对不同时间间隔条件下的JOL预测值差异显著,时间间隔为一周条件下的JOL值显著低于时间间隔为5分钟条件下的JOL值,而时间间隔为1天条件下的JOL值与其他两种时间间隔条件下的JOL值均无显著差异;(3)被试给出的预测值与实际趋势相吻合。就总体而言,被试在预测自己的遗忘程度程度时表现出整体低估,在预测自己的记忆能力时表现出整体高估。对遗忘的监测结果与对记忆的监测结果相互对应、整体一致。在此基础上,实验二将时间因素这一外部线索设定为即时判断与延迟判断,以往研究中发现了稳定和显著的延迟JOL效应,即延迟JOL的相对准确性显著高于即时JOL。我们参照JOL判断的传统实验程序,考察基于遗忘视角的被试判断情况。结果表明:(1)即时判断条件下,被试赋予JOF比例的词对数目呈倒"V"形,延迟判断条件下,被试赋予JOF比例的词对数目呈倒"U"形;(2)延迟判断条件下的实际遗忘程度低于即时判断条件下的实际遗忘程度;(3)延迟遗忘判断的准确性显著高于即时遗忘判断的准确性,再现了延迟判断效应。根据上述结果,我们可以初步认为,时间因素下基于遗忘角度的元认知监测与基于记忆角度的元认知监测可以共享相同的理论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