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细菌胞外多糖的制备及理化性质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c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微生物胞外多糖由于其化学结构的复杂性和生物活性的多样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目前工业上应用广泛的细菌胞外多糖种类较多,如透明质酸、黄原胶、结冷胶等,它们结构不同,功能各异,应用于医药工业、食品工业、纺织工业、石油化工等不同的领域。为获得具有工业应用价值的新型细菌胞外多糖,本文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和定向筛选技术构建了一株可分泌全新结构多糖的工程菌,通过对发酵条件、分离纯化条件的筛选与考察,建立了从该工程菌株提取分离全新胞外多糖的制备工艺,并对该胞外多糖的理化性质、基本组成及应用进行了研究。对胞外多糖理化性质和基本组成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多糖可溶于水且吸水性强,其水溶液呈透明粘稠状;多糖由甘露糖、葡萄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和岩藻糖组成,五种单糖的含量比例约为2.4:1:2.5:3.5:2.9;该糖还含有丙酮酸基团;通过MALLS-GPC分析得到多糖重均分子量约为4500kDa。为进一步考察该多糖的流变学特性,本文测定了多糖浓度、剪切力、pH值、温度、无机盐对多糖溶液表观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多糖溶液的表观粘度随浓度增加而增大,随剪切速率增加而减小,具有假塑性流体行为;在pH1~6之间,多糖溶液的表观粘度随着pH值的下降而减小;多糖溶液的表观粘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符合阿伦尼乌斯方程;在较低剪切速率下,多糖在盐溶液中的表观粘度低于多糖的纯水溶液,而在高剪切速率下,多糖的盐溶液和其纯水溶液的表观粘度基本一致。对该多糖的组织相容性研究结果显示,小鼠最大给药量口服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未见中毒症状,兔皮肤刺激性实验结果未见红斑和水肿现象,豚鼠最大剂量试验结果未见致敏反应症状,初步表明该多糖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多糖为全新结构的均一高分子量胞外多糖,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和组织相容性,其流体动力学特征与已有应用的透明质酸相似,可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工程材料进行研究与开发。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1~2018年4月本院儿科收治的31例败血症新生儿为观察
薄壁管件作为能量吸收结构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伴随着材料发生大变形和塑性应变,这些薄壁管件在碰撞过程中通常会在局部区域发生失稳(包括轴向压溃和弯曲失稳
肠系膜淋巴肉瘤误诊一例牛立强患者,男,30岁,因腹痛、腹泻伴不规则发热4月余,近1天大便带血伴昏厥收入院。查体:重度贫血貌,T38.6℃,BP13/7KPa,左腋下触及3cm×4cm肿大淋巴结,活动度差,心率90次/分,腹软,脐周压痛明显
中国雾霾成因比发达国家更为复杂,人为源氨气(NH3)污染是中国PM2.5指数被持续推高的重要因素,却一直被全社会所忽视。已有研究表明,人为源NH3排放主要来自农业,农业NH3减排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华投资经商、就业、学习、旅游、定居、访问。入境S省A市(以下简称A市)的外国人同样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外国人“三非”问题(外国人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给S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危害愈益明显,但是近年的防控工作仍然存在着“三非”管理法律制度不完善、未建立“三非”管理协作机制、“三非”管理信息系统水平低、“三
随着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的出台,我国女性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尽管我国在《劳动法》、《就业促进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条例》等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
变应性鼻炎也称过敏性鼻炎,是临床上常见病及多发病,主要症状包括鼻痒、喷嚏、流清水样涕、鼻黏膜肿胀等为主要特点。本病发病机制属I型变态反应,机体在变应原刺激下产生的特
患者 女 ,14岁。因面色苍白伴低热、心悸、气促 2年余 ,乏力 1年于 2 0 0 0年 5月 17日入院。曾住院 ,按“贫血”治疗 ,停药后上述症状加重。体检 :脉搏 12 0次 /min ,血压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