蓖麻毒素与单链抗体分子识别理论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cheng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毒素的单链抗体免疫检测是一种高效且安全的检测方法。我们应用分子模拟技术,采用同源模建及分子动力学方法,构建并优化实验获得的新型蓖麻毒素单链抗体Scfv-16三维结构,结合Profile-3D和拉氏图方法,评价单链抗体三维结构与其一维序列的兼容性和模型的合理性。对蓖麻毒素单链抗体Scfv-16,进行重链、轻链、CDR区的预测研究,同时对蓖麻毒素A链进行构象表位预测和结构功能分析。利用蛋白-蛋白分子对接方法研究单链抗体Scfv-16与毒素的识别及相互作用模型。结果表明,蓖麻毒素A链具有13个可能的构象表位,毒素结合到单链抗体的重链上,毒素与单链抗体Scfv-16分子识别,主要是蓖麻毒素A链的第7、8表位的残基,与单链抗体重链的CDR2区的残基,形成氢键、π-π相互作用和疏水作用。本研究为该毒素抗体的结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理论依据,对多肽毒素新型抗体的研究和开发具有理论指导价值。
其他文献
提出了一种以甲苯或乙醇为溶剂测定过氧化苯甲酰中苯甲酸的电位滴定法,此法操作简单快捷、自动化程度高、重复性好、准确度高,实测样品中苯甲酸的回收率为98%~102%,相对标准
2009年11月4日尊敬的齐让主席,尊敬的档案界老领导,尊敬的各位代表:今天,中国档案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这是中国档案学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次重要会议
中国刺绣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不仅仅是一件凝聚着历代民众智慧的手工艺品,更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文明的象征;然而提到丝绸最先想到的必定是中国,丝绸之路更是将这件代表
人格的演变是一个分裂到合一的过程,魏晋时代的士人在对释、儒、道观念的接受过程中,他们的人格演变从思想、行为、情绪上也体现出由裂变走向合一的趋势。
目的:观察甲状腺转录因子-1(ITF-1)在不同类型肺癌细胞核中的表达差异,探讨其在肺部肿瘤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材料与方法:选取兰大二院2002~2006年期间手术切除或气管镜
沉默的螺旋是传播学关于大众传播效果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它指的是人们为了避免因持有某种态度和信念而造成孤立,因而在表达意见的人的数量增加的时候会放弃原有的想法
目的探讨骶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97年8月~2007年01月我院收治并进行手术治疗的19例骶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手术年龄为19~87岁,男性8例,女性11例。其中
对于物流执行系统项目管理,国内大部分企业仍基于经验的项目管理,没有有效的计划和管控的方法。随着项目需求的复杂度提高,系统的项目规模扩大,系统的功能模块增加,系统项目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oJ)大鼠血浆与肝组织丙二醛(MDA)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结扎胆总管(BDL)建立0J模型,测定BDL后2、6、10、14d肝功能及血浆与肝组织MDA、SOD水
本文就生长素调控植物茎伸长的研究进展作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