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调查,我国每天有7.5亿人使用微信朋友圈,然而其中超过一亿人设置了"朋友圈三天可见"。这揭示了当代青年一方面渴望通过分享和评论展示自我,另一方面又担心隐私被大众窥视的矛盾心理。如何纾解当代青年的群体性孤独和社交困境,营造和谐的"晒"文化显得异常重要。鉴于此,本文首先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不同因素对青年参与"晒"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大小。然后,以乔哈里视窗为理论依托,分析青年自我呈现与隐私保护的矛盾心理。进一步地,构建随机森林模型,探究影响青年设置隐私分享权限的因素。最后,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对用户是否设置微信隐私权限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约50%的用户每周都会发朋友圈,17.64%的用户每2-3周发一次;30%的用户设置了三天可见的权限;"晒"使人们由隐私象限到公开象限,而设置隐私权限则将其逆转,使隐私象限逐渐扩大,公开象限逐渐缩小。结构方程模型显示,个人心理、社会意识、社会物质对晒文化的流行有正面影响;随机森林模型显示掌握更多隐私控制权和提高社交安全感是促使青年设置隐私权限的决定因素;BP神经网络模型根据12个影响因素对用户隐私权限设置进行预测的准确性较高。因此,一方面,青年"晒客"应加强风险意识、提高自身修养、追求现实真我、平衡好自我呈现与隐私保护的关系;另一方面,自媒体运营机构应加强规范管理、完善信息审核、推动社交媒体变革;此外,政府部门应完善法律法规、畅通举报渠道、加大宣传力度以增强居民隐私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