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研究调查急性大咯血院内救治现况并进行分析,基于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对急性大咯血院内救治流程进行再造,并对再造的急救护理流程进行应用并进行效果评价,以期为提高以急救专职护士引导的急性大咯血院内救治效率提供新视角,为将来创建急性大咯血急救时间窗提供依据,同时为提升急性大咯血急救护理事业内涵提供可行性建议。研究方法 1、通过文献研究回顾国内外急性大咯血院内救治流程现状及急性大咯血护士实践研究进展。2、对课题组前期制定的《AMH院内救治流程时间管理记录表》进行修订,并据此表现场追踪急性大咯血院内救治流程。结合调查结果分析流程运行效率,通过单因素分析和逐步多元Logistic回归对急性大咯血院内救治存在延误的环节影响因素进行筛选,并根据现场观察的记录总结各环节的延误因素。3、采用半结构式访谈进一步挖掘急性大咯血院内救治团队成员以及相关辅助科室工作人员对急性大咯血院内救治现况和院内急性大咯血急救流程实践现状的看法与建议。4、根据前期文献研究、现况调查和质性访谈的结果,基于业务流程再造理论构建急性大咯血急救护理流程,再造小组组织院内各部门的专家进行专家会议,对AMH急救护理流程进行修订与完善。5、采用类实验性研究法,从各流程子环节所耗时间、救治效率、临床结局、急性大咯血团队成员满意度等方面对院内急性大咯血急救护理流程进行评价。研究结果 1、文献研究显示,构建无缝衔接的急救护理流程可有效缩短急性大咯血院内救治时间,而急救专职护士在致命性出血性疾病的救治链中体现出专业评估、质量管理、全程协调、专业决策等职能,但我国大陆地区未设置贯穿救治全程的急性大咯血急救专职护士专岗。2、急性大咯血现有流程运行现况调查部分,采用现场追踪2020年7~12月急诊入院就诊的急性大咯血患者192例。结果显示,静脉使用止血药治疗患者的DNT中位数为40.87min,经血管内治疗患者的DPT中位数为135.50min,因国内外尚无急性大咯血院内救治时间的国际标准,根据院内各救治流程的中位数时间分为延迟组和非延迟组,延迟组发生窒息的患者数为25例,占13.0%。失血性休克发生8例,占4.2%,非延迟组未发生大咯血相关并发症,显示延迟组的患者不良结局率高。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呼叫诊室医生至诊室医生接诊(OR=21.17,95%CI:3.90~115.00)、诊室医生到达预检台至完成查体(OR=18.61,95%CI:4.04~85.78)、明确诊断至浅静脉留置(OR=5.66,95%CI:1.17~27.52)、浅静脉留置至静脉使用止血药(OR=87.79,95%CI:13.39~575.81)、完成查体至静脉使用止血药(OR=24.60,95%CI:4.37—138.43)等5个子环节是静脉应用止血药流程的关键环节;完成静脉使用止血药至到达CT室(OR=14.63,95%CI:3.84~55.76)、CT开始至CTA完成(OR=7.25,95%CI:1.74~30.28)、CTA完成至签署血管内治疗知情同意(OR=32.87,95%CI:7.47~144.63)、签署血管内治疗知情同意至到达导管室(OR=28.97,95%CI:6.35~132.11)、完成患者安置至股动脉穿刺结束(OR=7.58,95%CI:1.96~29.27)等5个子环节是血管内治疗的关键环节。各环节的延误因素分析显示,急性大咯血快速反应团队成员就位不及时、急诊救治与导管室救治的衔接不畅、患方决策延迟等因素延长了关键环节的时间。以上结果提示亟需关注救治流程中的关键救治环节,由大咯血专职护士引导急性大咯血团队成员及时就位以消除多环节救治启动延迟,强化多学科团队沟通与协作以促进多环节无缝链接,进行预见性宣教以缩短患方决策延迟,进而降低急性大咯血院内救治流程的延迟。半结构式访谈提炼出6大主题:(1)对急性大咯血院内救治现状基本认可;(2)血管内治疗流程多环节存在延迟;(3)急性大咯血急救护理力量亟需延伸至血管内治疗;(4)急性大咯血急救专职护士的职能可进一步拓展;(5)亟需培养急性大咯血急救专职护士,完善相关要素以保障急性大咯血通过发挥联络者、教育者、质控者、决策者等角色职能来引导急性大咯血院内救治。4、最终基于业务流程再造理论构建了急性大咯血院内急救护理流程,同时再造小组还确立了构建的原则、院内组织框架、质量反馈、人员保障、技术及硬件支持、制度保障等六大要素。其中急性大咯血急救专职护士通过提供全流程直接护理、协调多学科团队合作、借助信息化监管团队成员就位效率和动态反馈流程运行质量、开展多环节与预见性宣教、参与专业治疗辅助决策等方面引导急性大咯血院内救治。5、类实验研究阶段,对照组纳入2020年1月—2020年6月就诊的急性大咯血患者192例,观察组纳入2020年7月—2020年12月就诊的急性大咯血患者192例。观察组DNT、DPT中位数分别由对照组的40.87min缩短至21.50min、135.50min缩短82.50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诊室医生、查体至静脉使用止血药、介入治疗医生就位时间中位数分别由12.00min缩短至5.50min、6.00min缩短至4.50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CTA平扫完成至股动脉穿刺、签署血管内治疗知情同意书至到达导管室等环节中位数分别由82.37min缩短至54.00min、21.20min缩短至11.00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CTA完成至签署血管内治疗知情同意时间中位数由31.05min缩短至19.00min(P<0.0001)。患者安置至股动脉穿刺中位数由17.00min缩短至16.00min(P=0.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大咯血急救专职护士引导的急性大咯血院内救治护理流程下,急性大咯血患者住院时间缩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而治疗后24h和一周的窒息发生率、治疗后90天住院费用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大咯血院内救治团队成员满意度各维度得分均高于流程实践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研究结论 1、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现况调查、质性访谈和专家会议构建了急性大咯血急救专职护士引导的急性大咯血院内急救护理流程,包括急救护理流程构建的原则、院内组织框架、质量反馈、人员保障、技术及硬件支持、制度保障等六大要素。急性大咯血专职护士通过辅助专业评估与决策、承担多学科联络与预警、监管团队成员就位效率、反馈流程运行现况、提供预见性宣教等策略引导急性大咯血院内救治流程高效运行。2、实证研究表明,急性大咯血急救专职护士引导的急性大咯血院内救治流程有效提高了急性大咯血院内救治成员的就位效率,缩短了患方决策时间,进一步促进了急性大咯血院内救治多环节无缝链接,使急性大咯血院内救治总体效率得到提高,并且在缩短救治时间、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的同时有效保障了患者的安全。3、急性大咯血急救专职护士的实践提高了急性大咯血院内救治团队成员对急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