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对以往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研究,为拔除第一或第二前磨牙对第一磨牙近中移动量的影响寻找“最佳证据”,对纳入研究进行偏倚分析,找出现有“证据”的不足,为获得高质量的原始研究指引方向。方法:以“premolar extraction”、“molar movement”、“orthodontics”等,及“拔除前磨牙”、“磨牙移动”、“正畸”等为检索关键词,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EBM,Cochrane library,OVID,Scopus,CNKI,万方,CBM等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至2018年12月31日。筛除重复文献后,通过阅读摘要初筛出基本满足要求的研究,精读全文,并手工检索追溯参考文献,全面收集国内外发表的关于拔除第一或第二前磨牙对第一磨牙近中移动量的影响的研究。根据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研究。分析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并对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提取数据,运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合并统计量,明确拔除第一或第二前磨牙对第一磨牙近中移动量的影响的差异。以上工作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完成,并交叉核对,如有争议,则通过讨论或征求第三方意见解决。结果:共纳入6篇研究,均为非随机对照研究,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1篇文献质量为A级,5篇文献质量为B级。纳入研究中有5篇文献对拔除第一或第二前磨牙对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量的影响进行了叙述,经异质性检验,5篇文献间异质性较小(I2=23%,I2<5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拔除第一或第二前磨牙对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量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MD=-0.65,95%CI[-1.07,-0.22])。其中有3篇文献对拔除第一或第二前磨牙对下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量的影响进行了叙述,经异质性检验,3篇文献间异质性小(I2=0%,I2<50%),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拔除第一或第二前磨牙对下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量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MD=-1.36,95%CI[-1.88,-0.84])。经敏感性分析,排除TK.Kim2005的研究后,Meta-分析结果示拔除第一或第二前磨牙对上、下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量的影响均无统计学差异,与不排除TK.Kim2005时结果相反,提示该Meta-分析结果不稳定。结论:纳入研究均为非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学质量参差不齐,在纳入研究量不足时,一篇方法学质量高的研究对整个Meta-分析的结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高质量研究不足的情况下,不能得出拔除第一或第二前磨牙对上、下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量的影响有显著差异的结论。设计原始研究时应遵循PICOS的原则,以提高文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