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北部石炭井石炭二叠纪煤田同沉积构造作用与含煤建造的形成规律

来源 :中国地质科学院562综合大队集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han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中同沉积构造作用系指含煤建造形成过程中不断相伴发生的构造现象。苏联地质学家 C.C.舒尔茨自称于1948年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同沉积构造”这个术语。至1978年该术语才第一次纳入苏联出版的地质词典,并得到公认。1979年苏联煤田地质学家 T.A.伊申娜首先使用这个术语发表了“同沉积构造运动及其对沉积作用和成煤作用的影响”的论文。1968年(?)阿凡纳赛耶夫在他所著的“古构造与含煤性”一书中,提出了“岛陆成煤 The textual syndepositional tectonics refers to the tectonic phenomena that occur continuously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coal-bearing formations. The Soviet geologist C.C. Schultz claims to be the first in the world to propose the term ”syndepositional structure“ in 1948. Until 1978, the term was first included in the geological dictionary published by the Soviet Union and was accepted. In 1979 Soviet Union coalfield geologist T. A. Eishenna first used this term to publish a paper on ”synsedimentary tectonics and its effect on sedimentation and coal formation.“ 1968 (?) Avatar Nafayev in his book, ”Paleo-tectonic and coal-bearing nature,“ a book, put forward ”Island Lu coal
其他文献
"财产所有权和债权"一框是初中<思想政治>第四册第五课<公民在经济生活中的权利与义务>的重点和难点.说其是重点,不仅体现在这一框内容在本课中所占的份量很重,更主要的还在
2000年1月l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明确规定了对在国内进行的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使用国家投资和外资的建设项目,从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到主要设备
福建福州 陈国经(福建省林业厅职工)2014年《同舟共进》刊登的文章涵盖方方面面,很多期都有一两篇,多至好几篇的优秀文章,它们提供的资料翔实珍贵,思维活跃有条理,观点独到尖锐。当然,也有些文章显得较平,其共同特征是文字过多,资料贫乏,分析泛钝,不得要领,这说明刊物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专题策划”“独家访谈”“人物春秋”“灯下话旧”等栏目的版面设计都不错,刊物整体的排版、插图等美术设计也较好,但
<正>鸦片战争后,上海迅速取代广州成为全国对外贸易中心,以宁波帮为代表的浙商也把经营重心逐渐移向上海。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同时也成为浙商最主要
会议
在今天,尽管一个人的尊严并不取决于他赚了多少钱,但拥有大量财富的人,总是会受到人们的羡慕与敬重。如果一个人拥有的财富不但远超普通人群,甚至到了富可敌国的地位,恐怕即便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