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材料复模量测试为阻尼技术、隔振技术和声振预报技术等提供必要的输入参数,是减振降噪设计的关键环节。目前基于不同物理模型的测试方法各具特色,适用于不同的对象和频段,其测试精度也不尽相同。为进一步提高材料复模量的测试精度,本文重点针对非共振法、经典共振法、改进共振法和弯曲共振法,系统深入地研究了模型误差、反演误差和三类特殊误差的产生机理,并相应地提出了若干控制误差的方法。首先研究了模型误差的产生机理,并使用统一的表征参数,提出了判断和修正模型误差的简便方法。非共振法和经典共振法的模型误差主要由波数与试件长度的乘积决定,改进共振法和弯曲共振法则分别由波数与试件截面回转半径和厚度的乘积决定。上述乘积越大,模型误差也越大。针对不同误差限,本文计算了模型误差与上述乘积的参照表,方便工程人员使用。此外,对于非共振法和经典共振法,使用三次多项式对误差曲线进行拟合,从而提出了修正模型误差的简便方法。然后分析了反演误差的产生机理,重点分析了非共振法、经典共振法和改进共振法的优缺点,并提出了通过试件设计控制弯曲共振法反演误差的方法。非共振法的优点在于反演误差的传递特性不随频率而改变,所以理论上在适用频段内测试结果会更为稳定。经典共振法和改进共振法的优点在于共振频率处的测试精度高,不受材料阻尼大小的限制。为控制弯曲共振法的反演误差,对于单层梁试件,应提高频率分辨率和增加计算带宽。对于单边和双边自由阻尼梁试件,应增加阻尼层与基底层的模量比和厚度比。对于三明治梁试件,应选择弯曲刚度比适中的模态进行计算,并适当增加试件长度和模量比,而减小基底层和阻尼层厚度(在厚度比小于1的情况下)。并且对于三种复合梁试件,频率和质量的测试误差均应被严格控制。进一步深入研究了三类特殊误差的产生机理,并分别提出了控制误差的方法。针对非共振法全面研究了夹具振动对测试精度的影响规律,用以指导试验数据处理。夹具刚度越小、阻尼与材料阻尼差异越大,测试精度越低;当夹具不完全约束时,夹具质量越小、试件刚度越大,低频测试精度越低;夹具共振导致测试精度降低,但非共振频率附近测试精度高。针对弯曲共振法分析了经典公式忽略基底阻尼对测试精度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了改进公式。发现在弯曲刚度比和损耗因子比较小时,经典公式误差较大;对于三明治梁试件,当弯曲刚度比接近其最大值时,经典公式也易出现较大误差;而本文提出的改进公式具有更高的精度。针对弯曲共振法研究了共振峰“劈叉”现象对测试精度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了“劈叉”数据的识别方法。发现“劈叉”现象是由正交方向弯曲振动模态和扭转振动模态干扰引起的,对于不可重复试验,通过对比试件不同方向的共振频率,可有效地分辨主共振峰和干扰峰,从而实现“劈叉”数据的识别;对于可重复试验,通过调整激振器的位置,可以有效消除共振峰“劈叉”现象。最后为验证本文提出的各类误差控制方法,在各章末尾进行了大量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使用本文方法可将误差降低10%~80%不等。这说明使用本文方法可以明显地控制模型误差、反演误差,并减小夹具振动、复合梁基底阻尼和共振峰“劈叉现象”引起的三类特殊误差,从而有效地提高材料复模量的测试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