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取穿支皮瓣创新技术——逆行四面解剖法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5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采用逆行四面解剖法在切取穿支皮瓣切取中的技术要点,及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优势。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外伤后四肢伤口不愈合、骨与关节感染,严重者骨髓炎病人21例。一期均行显微外科清创术,彻底清除病灶,VSD负压吸引、冲洗。二期再次清创后选用不同类型穿支皮瓣移植覆盖创面,填充窦道及骨缺损。所有皮瓣切取游离穿支血管均采用逆行四面解剖法,即由穿支血管穿入浅筋膜层向近端一级源动脉分离,先分离显露穿支血管靠近术者一侧面,再分离术者左侧及右侧面,最后皮瓣完全游离,显露术者相对侧一面。穿支血管皮瓣完全游离后与供区动静脉血管吻合,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及创面炎症控制情况。结果:除1例股前外穿支皮瓣因血管危象皮瓣远端部分坏死,改为带蒂岛状皮瓣移植,其他皮瓣均全部成活。所有创面均一期愈合,伤口最长愈合时间为皮瓣术后4周。经5月至2年随访,所有病例未出现伤口感染迁延不愈合、窦道再次形成及骨髓炎再发等。所有皮瓣质地、色泽良好,感觉部分恢复,皮瓣术区无明显瘢痕挛缩。皮瓣供区创面美容缝合,供区损害小,外形美观。结论:逆行四面解剖法在游离穿支血管时更能避免血管损伤,大大增加了皮瓣手术的安全性,且皮瓣不携带过多肌肉组织,皮瓣外形及功能良好;皮瓣切取时对供区损伤小,术后供区外形美观。采取逆行四面解剖法切取穿支是临床修复创面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技术。
其他文献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由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原发感染所致的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其典型临床"三联症"为发热、咽峡
期刊
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的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国媒体融合正在进行高速、高质量的发展,向建设成为新型融媒体方向进一步发展。在媒体融合发展不
电弧增材制造方法是目前制造零部件快速成形的一种新技术,具有低成本、能量利用率高、研发周期短等优点,其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本文针对电弧增材制造过程存在的热积累严
仿拟是一种修辞行为。仿拟中的本体和仿体之间有着语义和结构上的联系,仿体依附本体而存在,相似性是仿拟的基本特性。仿拟同时是一种认知活动。从仿拟的特性出发,以概念理论为指
为改善PTCR陶瓷材料的电学性能,采用AgNO3作为Ag掺杂原料,用溶胶–凝胶一步法合成了含Ag元素的BaTiO3基PTCR陶瓷,着重讨论了银含量对半导体陶瓷电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正>选择120只5周龄的Anak肉仔鸡进行为期25d的饲养试验。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以评价日粮中分别添加0%,5%,10%和15%的木薯叶对肉仔鸡生长发育、血液化学及产肉量的影响。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