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视域下“运动心理学”课程SPOC教学模式融合与发展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BBCCPANJIA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新一代信息技术、建构主义和宏观社会教育系统理论、国际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三股力量为信息化环境中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技术环境、变革理念和开放资源。如何使信息技术发挥更大作用,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从2008年MOCC(Massive 0pen 0nline Course,大规模开放式课程)的实践开始,MOOCs经历了一个四年沉淀,两年爆发的发展历程,全球高等院校和职业教育机构掀起了MOOCs狂潮,在基于教学需求的探索过程当中,与传统教育方式的"融合创新"开始兴起,由Armando Fox教授提出的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模式引人注目,哈佛、MIT、加州伯克利都在进行SPOC教学试验。在中国,清华大学从2011年开始研发,率先打造出SPOC平台,第一批课程于2013年9月份正式上线,开启了SPOC模式在中国的应用。"运动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应用于设计课程、改良教学训练方法、推动运动动机以及帮助运动员及锻炼者面对运动过程中所遇到的各项困难和挑战,作为体育运动及应用心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合格乃至优秀师资、教练员及服务运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过去很长时间,"运动心理学"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与师生的期望、课程自身的作用、信息时代教育的发展以及未来运动行业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没能充分地体现课程设置的价值,影响了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及质量。目前运动心理学国内外MOOC资源鲜见,将MOOC资源及SPOC模式应用于"运动心理学"教学,实现运动心理学和信息技术的广泛融合,对培养高质量的运动和应用心理人材、促进我国体育运动及应用心理事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SPOC教学模式的概念、成功应用入手,尝试把SPOC应用于运动心理学课程教学。从理论上分析了在运动心理学教学中采用SPOC的可行性及本土实践的设想思路,推进的价值和意义,设计构建出具有本土化的运动心理学课程SPOC教学融合模式,分别从资源组织方式、数据分析模型、教学管理模块、内容呈现方式、学习过程支持六个方面进行融合研究,构建运动心理学课程SPOC教学模式"一二二三"模型图,即:一个目标(以学生发展为终极目标)、两个阵地(课堂和课外)、两个层面(理论和实践)、双向努力(教师和学生)、三个阶段("内容异构—课程开发"、"自主学习—问题反馈"、"双向交流—知识内化")。三个阶段即"内容异构—课程开发"、"自主学习—问题反馈"、"双向交流—知识内化"。并从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翻转式学习"、数字化互动教材的学习、网络教室的课程直播在线学习、传统环境中学习的前置学习四个方面探索运动心理学课程SPOC教学模式多样化融合路径。SPOC在国外兴起并应用,对于我们的教育可以说是一个"舶来品"。要保证运动心理学SPOC有效实施,不仅要完成运动心理学MOOCs所需要的优质视频、知识单元化、学习管理规范化等条件,还要有知识面广、教学经验丰富、计算机水平相当的教学团队,既要有运动心理学资源可翻转,还要有能力翻得动。对于"运动心理学教学具体哪些模块需要SPOC?"、"何时该进行SPOC教学模式?"等基本问题,这也是运动心理学课程建设融合创新需要进一步加强探索的地方,可以说需要反思去探索。把SPOC理念引入到运动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建设,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和积极的探索,在融合实践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和挫折。一方面,SPOC教学模式和理念还需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如何根据模型科学进行设计,完成一系列步骤,对课程体系有针对性地去实施,真正促进运动心理学的发展。
其他文献
目的:采用简洁、创伤小的手术方法治疗亚急性硬膜外血肿。方法:局麻下头皮直切口约3~4 cm,钻骨孔直径约1.5 cm,用吸引器清除部分血肿放置18号“T”型引流管,并用2万U位尿激酶注
介绍了考试改革对教学产生的积极影响,考试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密切关系。讨论了通过专业课程考试方式的改革,全面促进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来提高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的:观察银翘散加减治疗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细菌性扁桃体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确诊为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细菌性扁桃体炎并符合中医辨证风热型感冒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两
<正>一、研究目的:现代法治社会,行政管理应该也必须通过行政执法实现,行政执法就是实施行政管理。体育行政执法首先应有明确的目标,并根据目标制定政策;而目标和政策本身源于
会议
综述了颗粒填充,纤维增强,多孔无机材料增强,原料替代等聚氨酯硬泡改性研究的最新进展,指出了聚氨酯硬泡改性的发展趋势,即大力发展易于降解和回收的聚氨酯硬泡,开发出性能好的新型
旨在对陶氏水性黏合剂的研发成果予以表彰和认可2012年7月19日陶氏功能性包装业务凭借其研发的ROBOND^TM L-95D(水性单组分黏合剂)再次获得荣格技术创新奖。该奖项是业内最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