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拟调查2015至2017年间广东省医院腹泻病人分离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及其变体1,4,[5],12:i:-中mcr-3的流行分布情况,进一步探究其分子传播特征。[方法]采用PCR检测菌株中mcr-3基因的流行情况;采用肉汤稀释法和琼脂稀释法测定携带mcr-3的沙门氏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进一步采用接合转移、PFGE、S1-PFGE、Southern杂交及全基因组测序来研究mcr-3基因的传播特征。[结果]2015至2017年间共分离到582株鼠伤寒沙门氏菌和2299株1,4,[5],12:i:-沙门氏菌,共检出10株mcr-3阳性菌株,检出率为0.35%。MIC结果显示除了全部对黏菌素耐药外,还对头孢噻肟(90%)、头孢他啶(90%)、氯霉素(90%)、多西环素(90%)、环丙沙星(80%)和庆大霉素(60%)耐药,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磷霉素、替加环素和复方新诺明敏感。10株阳性菌株共有4种PFGE谱型,说明mcr-3阳性菌株在局部地区存在克隆传播。10株菌株中共有6株接合转移成功,且blaCTX-M-55、qnrS1、floR等耐药基因与mcr-3发生共转移。原菌和接合子的S1-PFGE和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7株的mcr-3菌株位于大小在140 kb~180 kb的质粒上,另外3株的mcr-3位于染色体上。进一步对10株mcr-3阳性沙门氏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ST型均为ST34,7株携带mcr-3的质粒为IncA/C质粒,mcr-3的基因环境有IS15DI-ΔTnAs2-mcr-3-dgkA-ISKpn 40和ΔIS26-ΔTnAs2-mcr-3-dgkA-ISKpn40两种。三株mcr-3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环境均为ΔIS26-ΔTnAs2-mcr-3-dgkA-IS15DI。[结论]鼠伤寒沙门氏菌及其变体1,4,[5],12:i:-中mcr-3流行率较低,但是阳性菌呈现多重耐药的表型;mcr-3主要是由克隆传播以及IncA/C质粒介导的水平传播导致。鉴于黏菌素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在我国黏菌素并未用于治疗沙门氏菌引起的腹泻感染,在临床病人中检测到mcr-3基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