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梅毒脑脊液改变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gelu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和研究梅毒患者的脑脊液改变,探讨神经梅毒脑脊液改变与预后关系。提高神经梅毒的诊治水平,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地区2000年4月-2006年4月收治的55例梅毒患者脑脊液情况,所有病例测定血清RPR,TPPA,并行腰穿术脑脊液检查,测定脑脊液细胞数、蛋白定量,脑脊液RPR、TPPA。根据脑脊液测定结果分为三组:正常组、轻度异常组、显著异常组。正常组:脑脊液细胞数,蛋白定量均正常,脑脊液RPR,TPPA阴性;轻度异常组:脑脊液细胞数,蛋白定量有一项升高,脑脊液RPR,TPPA阴性;显著异常组:脑脊液细胞数,蛋白定量均升高,脑脊液 RPR,TPPA阳性。对各组病人进行电话跟踪随访,了解其转归。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5例梅毒患者中,正常组20例, 为潜伏梅毒病例,占36.4%,无任何神经症状和体征。轻度异常组12例,占21.8%,为可能的神经梅毒病例,显著异常组23 例,占41.8%,为神经梅毒病例。正常组转归,仍无症状改变20例,无一例进展;轻度异常组转归,临床症状无改变6例,占 50%,进展2例,占16.7%,改善4例,占33.3%;显著异常组转归,临床症状无改变4例,占17.4%,进展5例,占21.7%,改善 14例,占60.9%。正常组临床转归好,无进展为神经梅毒。轻度异常组临床转归较好,但有16.7%进展为神经梅毒。显著异常组均是神经梅毒,临床转归较差,有21.7%继续进展恶化,有60.7%经驱梅治疗后症状改善。脑脊液蛋白和白细胞数升高程度,脑脊液PRP,TPPA升高程度与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及预后关系密切。结论:对潜伏梅毒应考虑脑脊液检查,以判定中枢神经系统有无梅毒感染,尽早,足量治疗,有助于神经梅毒的早期预防,对潜伏梅毒、神经梅毒及早驱梅治疗,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
其他文献
提出了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建立光电经纬仪等效跟踪误差模型的方法来评价光电经纬仪的跟踪性能。分析了光电经纬仪存在的非线性因素,说明了采用理论建模方法难以准确描述其全部过程的原因。然后,介绍了RBF神经网络和靶标系统,基于一组靶标参数建立了RBF神经网络模型,并更换靶标参数进行模型验证。最后,对更换后的靶标参数进行重新训练建模,并改变参数周期,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建的神经
中药化学是中药类各专业教学的主干课程,中药化学精品课程建设对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中药学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括了在教学团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在变电站电力自动化领域中,化电气系统的发展,特别是控制开关、光电式与分布式传感器等组成的复杂的非线性动态系统的出现,变电站电力自动化技术即将进入数字化通信技术新阶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组以长期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综合征,可并发眼、肾、神经、心血管等多脏器损害.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占全部糖尿病的90
以色列农业发展和成功除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引导促进外,主要依赖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推广应用,其中科研机构、科技人员、科学技术推广人员、生产者以及四者间的紧密合作
DCS是一种集散控制系统,在现代的电力热工控制系统当中应用十分广泛,此项系统主要是针对电厂机组的运行与电厂效益两个方面进行管控,以此优化电厂运行与电厂的效益。基于现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