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体重的研究方法综述

来源 :第十六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sky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恐龙体重的研究对于揭示这些已经灭绝的动物的生存方式、理解它们的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恐龙体重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重建身体模型,根据模型计算出的体积乘以假定的身体密度得到恐龙体重;另一种是利用与体重相关性高的各项身体参数,最普遍使用的是肢骨长度或者骨干的最小周长,归纳出体重和肢骨间数据关系的经验公式用以估算恐龙的体重.本文系统地回顾了上述两种研究方法的发展历史,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及共同面临的问题.建议在实际的应用中两种方法可以互为补充.如果化石保存状况较差,可以使用统计公式的方法估算恐龙的体重.但在化石保存完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使用计算机建模可以更精确、直观地计算恐龙的体重,并且重建的三维模型还可以用于其他形态功能学方面的研究.
其他文献
1938年Weidenreich提出以中国猿人为代表的中国古人类经历了直生论所主张的进化过程成为现代中国人的祖先.80年以来发现了相当多的化石,认识越来越深入,期间Coon的"门槛说"和
豕脊齿象科是丘型三棱嵌齿象,属于嵌齿象类的一个早期分支,是嵌齿象、剑齿象和真象组成的单系群的姐妹群.在地中海地区、南亚次大陆、非洲和中国等地区都发现过豕脊齿象化石,
巫山县庙宇镇庙宇河谷底部出露了一件剑齿象(Stegodon)的M3臼齿化石.经过观察对比,发现其形态特征与典型的东方剑齿象(S.orientalis)和华南剑齿象(S.huananensis)都较为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