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我国医院重点科室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微生物污染状况和规律,为制修订医院物体表面微生物污染监测、控制和评价策略以及国家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2012年,每季度在黑龙江、吉林、山东、河南、湖北、上海、江苏、浙江和广东共9个省市29家医院对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随机采样监测细菌菌落总数,记录采样时距上次消毒的时间,在吉林和上海2个省市对(条件)致病菌分离鉴定。重点监测重症监护室(ICU)、手术室、感染疾病科、口腔科、血液透析室、烧伤病房、新生儿室及母婴室、普通病房等,采样部位包括手术床、器械车、器械台、麻醉机、床头柜、新生儿暖箱、诊疗仪器等经常接触的工作台面、操作面板等大件物体表面,以及各种诊疗仪器操作把手、床栏、门把手等经常接触的小件物体表面。结果:在3485份大件和426份小件物体表面样本中,中位值分别为1.0 cfu/cm~2和1.0 cfu/件,>5cfu/cm~2(件)的样本比例分别为23.7%和31.5%,>10cfu/cm~2(件)的样本比例分别为17.8%和25.8%,大件物体表面菌落总数从低到高均依次为手术室>口腔科=血透室=新生儿室和母婴室=感染科=ICU>普通病房=烧伤病房。物体表面菌落总数随消毒间隔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距消毒时间8h之后采集样本中>5 cfu/cm~2和>10 cfu/cm~2样本所占比例分别为41.0%和33.0%,高于8h之前所采集样本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物体表面(条件)致病菌分离鉴定样本548份,小件物体表面致病菌检出率(33.3%)为大件物体表面(16.7%)的2.0倍(P<0.05),各科室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ICU(30.1%)=血透室(21.1%)>普通病房(19.4%)>产房新生儿室母婴同室(9.1%)=手术室(8.6%)=口腔科(8.3%)(P<0.05)。物体表面(条件)致病菌检出率随菌落总数升高而升高,大件物体表面菌落总数>10 cfu/cm~2样本的(条件)致病菌检出率(38.1%)为≤5 cfu/cm~2样本检出率(11.4%)的3.3倍(P<0.05),小件物体表面菌落总数>10 cfu/件样本的(条件)致病菌检出率(47.4%)为≤5 cfu/cm~2样本检出率(20.0%)的2.4倍(P<0.05)。结论:随机采样监测菌落总数可反映医院物体表面微生物污染状况,物体表面定期消毒应作为医院感染综合防控措施的一部分积极实施,建议重点科室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每天至少应消毒2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