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踝骨折复位程度对胫距关节接触情况的影响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3607915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生物力学及有限元分析法了解大块后踝骨折不同复位程度对胫距关节接触情况的影响. 方法 选取6具成人新鲜小腿-足标本.用DDL实验机按照中立位、背屈10°和跖屈15°的不同加载力度,并通过Tek-Scan关节压敏片相关法分析正常状态、后踝骨折、1 mm台阶、2 mm台阶、1 mm间隙、2 mm间隙时,胫距关节的接触面积、接触压强和峰值压强.构建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并模拟相关生物力学工况. 结果 正常胫距关节中立位500 N时接触面积为(4.94 ±0.67) cm2,胫距关节的接触力度为加载力度的(83.4±2.7)%.后踝骨折固定1 mm间隙时,预设加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 mm台阶时,仅跖屈15°加载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 mm台阶和2 mm间隙时,在多种预设加载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限元分析的趋势结果与相关生物力学研究一致. 结论 对于大块后踝骨折应尽量解剖复位.如存在复位困难,也应该将骨折块移位控制在1 mm台阶和2 mm间隙以内,如此可基本恢复踝关节的接触协调性。

其他文献
我非常喜欢一些自画像。  看过陈丹青的一张自画像,只有二十一二岁吧,不屑的眼神,散发着20世纪70年代里最与众不同的味道——但也真是年轻,年轻而饱满的生动,那是我看过的最年轻的自画像。  在“798”画廊里,我看到过一张徐悲鸿的自画像,30多岁吧,一意孤行写在了脸上,清高孤傲,一脸的狂妄,如同他笔下的马,奔腾万里,绝不受半点儿约束,也像他告诉他的学生的那句话:“好的画家,一定要一意孤行。”  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