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长轴纵向、短轴径向和圆周应变及左室扭转运动变化,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改变,为临床早期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心肌功能异常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53例,其中2型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组25例,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组28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人3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集心尖四腔心切面、心尖左心室长轴切面、心尖两腔切面及左心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和心尖水平二维灰阶动态图像,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分别测量各切面的心内膜下、心外膜下及心肌整体收缩期应变峰值并计算跨壁应变阶差,同时测量并计算短轴二尖瓣及心尖水平的左室心内膜下、心外膜下、左室整体及跨壁旋转、扭转角度梯度峰值。结果:1、各纵向应变峰值及纵向应变跨壁阶差从正常对照组到糖尿病无/合并微血管病变组递减(P<0.05)。2、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组患者左心室各径向、圆周应变峰值及圆周应变跨壁阶差较另两组均增高(P<0.05),且另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心尖水平心内膜下、心外膜下、整体旋转角度峰值、跨壁扭转角度峰值、二尖瓣水平心外膜下旋转角度峰值及左室心内膜下、外膜下、整体扭转角度峰值均从正常对照组到糖尿病无/合并微血管病变组递减(P<0.05)。两糖尿病组的二尖瓣水平内膜下旋转角度峰值较正常对照组增高,且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糖尿病患者的二尖瓣水平跨壁扭转角度峰值较正常对照组减低且二尖瓣水平整体旋转角度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但糖尿病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其左室纵向收缩应变降低,径向收缩应变代偿性增高,旋转、扭转角度增大,合并微血管病变时,左室纵向、圆周收缩应变均降低,径向收缩应变下降,而旋转、扭转角度进一步增大,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早期即受损,且随着微血管病变的出现,收缩功能的减低更为明显。2.正常人和2型糖尿病患者均存在应变和扭转的跨壁阶差,且跨壁阶差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出现逐渐降低。3.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无角度依赖性,可重复性较好,可综合评价LVEF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纵向、径向、圆周应变及旋转、扭转的改变,提示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提供对心肌运动与形变的定量分析信息,更准确地评价左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