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向岭谷区的红河流域,流域内岭谷地形及其"通道-阻隔"作用使水分与能量分布差异明显,导致不同尺度下陆地表层过程的规律和特征不同,进而在生态系统和环境系统方面产生着复杂的关联效应。本研究在流域尺度上,运用数理统计、模型和GIS/RS技术探讨了红河流域岭谷地形及"通道-阻隔"作用下水热条件、地表径流、植被覆盖、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的时空分异规律,揭示岭谷地形及"通道-阻隔"作用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1)近似南北走向的山脉对西南暖湿气流和东北路径冷空气具有较强的阻隔效应,而河谷对南来暖湿气流具有明显的水汽通道效应和热力通道效应。(2)径流深等值线在空间上呈西北—东南向分布,与河谷/山脉的走向基本一致;区内径流变化趋势及年代际变化、周期及阶段性并不完全同步,表现出东西方向的差异。(3)植被指数的空间分布结构在西北-东南向和南北向的自相关程度大于西南-东北向和东西向。植被指数分布总体上受地形、水热分布格局等因素的结构性影响,西南-东北向和东西向的植被指数分维数较低,结构性变异较大;西北-东南向和南-北向的植被指数分维数较高,均匀性程度较好。(4)在海拔低于400m的地区人为干扰强度增加程度非常明显,而海拔大于1800m的地带人为干扰强度迅速下降。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总体上呈现出随离河流距离的增加而减小的趋势,各土地类型交叉转化在离河流距离800m以内的地区最为活跃。(5)红河流域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15-25°坡度带、1000-1500m海拔带、南坡以及红壤地区。岭谷地形及"通道-阻隔"作用,造成土壤侵蚀控制因子的空间分异,进而使土壤侵蚀空间分布也表现出关联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