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复无关他人:基于自我损耗的模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y856332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社会中存在很多对无关个体报复行为的例子,但是目前还很少有实证研究来分析报复无关他人的心理机制与影响因素。对这一现象的分析和探索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不仅补充和拓展了前人对报复违规者的研究,而且为缓解社会报复行为提供了一个可能的途径。虽然个体的报复行为可能是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但是社会公平问题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Lillie&Strelan,2016)。因此,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探索公平对报复无关他人行为的影响并通过情绪抑制的作用来进一步探索自我控制资源损耗的作用机制。实验1利用Eprime编程,结合最后通牒博弈(UG)和独裁者博弈(DG)的研究范式,让被试在UG中作为接受者并在DG中作为提议者,探讨在遭受不公平后个体是否会出现对无关他人的报复行为,并对公平的顺序效应进行探索。设计2(区组:UG公平vsUG不公平)*2(顺序:UG公平在前vs公平在后)混合设计,结果发现相比于在UG中受到公平对待,个体受到不公平对待时接受率更低,反应时更长,且在后续的DG中对无关他人分配更少,这一行为不受到顺序的调节作用,说明个体在遭遇不公平后会出现报复无关他人的行为。这可能是因为不公平决策和情绪管理消耗更多资源,导致个体处于资源损耗的状态,不能对情境中的社会规范准则进行鉴别,不能有效控制其冲动行为。为了进一步说明自我损耗的作用,实验2利用生理心理法运用16导生理记录仪MP150在情绪抑制和自然反应条件下分析情绪抑制在社会互动中是否带来自我损耗并加剧个体对无关他人的报复程度。设计2(区组:UG公平vsUG不公平)*2(组别:自然反应组vs情绪抑制组)混合设计,结果发现情绪抑制并未改变个体的主观情绪体验,在受到不公平对待时,情绪抑制组被试皮肤电水平显著高于自然反应组,这是由抑制强烈的情绪表达的冲动所导致的交感神经激活,表明情绪抑制需要主观努力并伴随着心理资源的损耗。行为数据结果说明情绪抑制会加剧个体对无关他人的报复程度,由此进一步说明自我损耗在个体报复无关他人中作用机制。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园林绿化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绿化管理成为城市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绿化管理作为工程管理的一种,只有不断改革,不断更新管理方案才能节约资源,长足发展。因此,本
<正>只为收购后合并报表做大规模,飞鹤乳业在两起收购中均承诺被收购方保持独立运营,最终导致控股子公司疏于管理而屡上"黑榜"。针对国家食药监总局抽检的6批次不合格羊奶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