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排斥(social exclusion)指个人或群体被全部或部分地排除在充分的社会参与之外,或某些个人、家庭、社群缺乏机会参与一些社会普遍认同的社会活动,被边缘化或隔离的系统性过程(周林刚,2004)。研究发现,社会排斥会引发个体的消极情绪,降低个体对自身的评价(Baumeister,DeWall,Ciarocco,&Twenge,2005),并且影响个体后续的社会行为(Twenge,Catanese,&Baumeister,2002)。以往对于社会排斥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的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分歧。一类研究的结果认为受到社会排斥的个体帮助别人的行为会减少),而持另一类研究的结果)发现,受到社会排斥的个体比控制组的个体表达出了更多的重新建立人际关系的愿望,更愿意表现出亲社会行为。我们认为,导致以往研究的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以往研究未充分讨论社会排斥的不同类型,二是以往研究没有考虑个体归属感水平。本研究从社会排斥的不同类型(社会拒绝与社会忽视)及个人归属感需求水平交互的视角,探讨了个体遭遇社会排斥后的助人意愿。研究一通过对172名被试的回忆启动及情境问卷测量,发现被拒绝的被试相较于被忽视和控制组的被试,表现出更低的助人意愿。研究二通过对66名大学生被试的行为实验验证了研究一的结果,并发现归属感需求在社会拒绝与助人意愿的关系上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相较于归属感需求较高的个体,归属需求较低的个体感受到高社会拒绝时,更不愿意助人。归属感需求在社会忽视与助人意愿的关系上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本研究从情境因素和个人因素交互的角度梳理了社会排斥与助人意愿的关系,探索并解释了不同社会排斥影响个体亲社会意愿的原因,为探讨亲社会行为的动机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