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初,纽约时报评论社会工作:"一度被视为挎着篮子帮助穷人的社会工作,现在已是一个学科,有着科学方法和艺术手法,对社会存在的问题采取补救措施。它在医疗、社区和学校领域中开展工作,救助经济上或是身心上出现问题的家庭和个人,寻求根除造成越轨行为和成人犯罪的土壤"。西方国家社会工作在百余年里快速发展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近些年来,体育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有益补充得到迅速发展。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里,体育社会工作在大学体育竞赛与社区体育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当前研究者所关注的重要领域。2017年,美国体育社会工作者联盟的成立,在西方体育社工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面临我国体育社工尚处在跨界组合的萌芽阶段,加强对国外先进经验与成功做法的借鉴,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体育社工实施模式,为我国体育社会工作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成为当前迫切的任务。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查阅收集的文献资料主要来自以下方面:外文数据库Ebsco、ProQuest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WOS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超星等期刊网,以及各大官方网站,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了解中外社会工作发展状况、中外体育社会工作发展趋势。采用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立足西方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系统梳理与分析西方体育社会工作萌芽、争论、演进与结果,提炼与总结西方体育社会工作实施的主导模式。研究结果发现:1.西方体育社工是社会工作的新视角,它萌芽于政府与社会保障体系的补充和延伸;西方体育社会工作一度陷于服务对象和方法的认识模糊困境,在"体魄和特权模糊,体育运动员是否需要体育社工关注"和"身体肌肉与情感肌肉模糊,体育能不能成为社会工作的补充"中展开激烈争论;立足于社会工作和体育学的价值观、技能共性研究,体育社会工作不断演进,西方国家高校尚没有颁发体育社工毕业证,但是一些高校社工专业研究生毕业除修完MSW课程,还要求完成体育心理学、体育社会学、运动生理学以及一门针对运动员社会需求的课程,探索如何能更好地将社会工作融入到体育运动中;2015年美国体育社会工作者联盟的成立,在西方体育社会工作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响应学界提出的社会工作多元跨界合作的倡议,回答了"体育运动需不需要社会工作介入"与"体育能不能成为社会工作的有益补充"的矛盾之争,推动体育社会工作全社会的普及,培养了体育社会工作专业人才。2.在西方体育社会工作实施过程中,目前主要存在两种主导模式,第一,"社区主导模式",助力社区弱势人群与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第二,"运动员主导模式",助力体育竞技运动员的健康发展。3.西方体育社工在中国的启示:中国本土导向,实现体育与社工跨界合作、界定身份地位,提炼体育社工专业内涵、构建职业队伍,明晰体育社工发展方向。纵观西方体育社工的发展历史,在助人的手段、方法、理论方面趋向科学化与系统化,2017年美国体育社会工作者联盟成立,更是掀起体育社工浪潮。中国上海等地开始了体育社工服务实践,近5年来,社区体协为市民提供体育服务达137468人次,健康文化传播覆盖上海市16个区,178个街道。然而,现实核查却存在效果差强人意的问题,我国的体育社工与西方国家相比,理念、方法、实施等方面尚存在不小的差距。西方体育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昭示出:在体育工作与社工合作过程中,一方面要强化体育学自身的专业特性和专业能力,适应和满足不断变化的现实社会需求;另一方面要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处理好政府、市场、服务对象不同主体间的关系。对我国体育社工来讲,推动其理论研究和开展实践工作已经成为当前时期必须努力去解决的重要任务。围绕"开辟社工新领域、补充与完善社工服务"这一主题,逐步构建中国体育社会工作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