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枫香的人工栽培和良种选育研究,不仅丰富我国阔叶树造林树种,改善林地生境、调整林业产业结构,提供优质工业用材,同时枫香也是优良的菇木树种,其小径材可直接作为食用菌栽培椴木,锯末屑、枝梢等剩余物可粉碎加工菌棒栽培食用菌。本研究在枫香用材林优良家系选育的基础上,首次开展了木耳菇木林半同胞家系层次上的选育研究,以期选育出专用生产木耳的枫香菇木林优良家系,为短轮伐期菇木林人工栽培提供优良种质资源。于2007年1月在祁门县塔坊乡9年生枫香优树子代林内,结合林分抚育间伐,选择34个家系和1个对照(ck),计35个处理。各采伐2个单株,截成1~1.2m长的段木4根。每根段木分别编号、称重。2007年3月17日接种"新科1号"菌种,上堆发菌,覆盖塑料薄膜,使堆内温度保持在20~28℃,相对湿度80%左右。每个处理的A1(第一株树靠近根部第一段),随机堆放为1次重复;每个处理的A2(第一株树的第二段),随机堆放为1次重复;每个处理的B1(第二株树靠近根部第一段),随机堆放为1次重复;每个处理的B2(第二株树的第二段),随机堆放为1次重复。分系、分处理观测记载木耳干重。34个枫香家系段木栽培木耳的研究表明,不同家系木耳生产能力相差悬殊,34个家系均大于ck,增产幅度高达52.35%~504.71%。大于平均值25%~59%的家系有7个,大于平均值60%的有8#(77.99%)、52#(62.45%)、118#(98.53%)3个家系。同一家系内不同株间,同一株内不同段木间,木耳产量均有较大差异,但未达显著水平。影响的因素较为复杂。优树子代为半同胞家系水平的材料,虽然亲缘关系较近,但基因型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木耳产量与家系的相关性不强。但个体间木耳产量的巨大差异,表明个体间生物转化率差异较大,为枫香菇木林在无性系层次上开展选育提供了可能。在3个木耳产量大于平均值60%的8#、52#、118#3个家系内,进行无性系层次的木耳菇木优良品系选择,具有较大的可靠性。其次段木栽培木耳的试验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各家系段木规格和大小应基本一致,在段木水分含量状况差异较小的条件下,利于木耳菌种的正常生长发育。同时完善试验设计,增大试验重复次数,以提高试验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