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学学科体系中水文地学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tain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问题提出旅游地学是以地球科学的理论、方法为基础,以服务人类社会旅游事业发展为目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包括多门自然科学与多维社会科学交叉、融合和集成的创新范畴。其核心内容是发现、评价、挖掘、开拓、规划和保护具有旅游价值的自然地学景观,研究其形成机制、演变历史和保护对策,不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模式。水不仅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源泉,也是旅游地学发展支撑的基础。水是生命存在必不可少的条件,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界中最活跃的物质,同时又是大自然景观最基本的造景条件之一。没有水文地学的融入,旅游地学学科体系难以评说完整和可持续发展。旅游地质学是地质科学体系中一个正在发展的分支学科,是旅游科学与地质科学之间交叉、融合和拓展的必然,承载着现代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2机缘与必然旅游地学以发现、评价、挖掘、开拓、规划和保护"旅游地质资源"为主要研究对象,核心点是具备"旅游资源"特征。换言之,它不仅具有唤起人们好奇心的魅力,还需具有驱使人心旷神怡的功能。重要的化石产地、古人类化石与古人类居住遗址等,都曾具有优越的水文地质环境和景观。美丽无穷的现代风景地貌区,例如岩溶、岩洞、石林、土林、冰川、泥石流、瀑布、泉景、峡谷、峰峦和丹霞地貌等"旅游地质资源",无不与特定的水文地质条件密切相关。旅游水文地学是研究"旅游地质资源"塑成机制、必要和充分条件,以及合理利用和防治不良环境地质问题发生、发展理论的"旅游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需侧重研究自然历史和地质环境的影响,构建旅游水文地学基础。水文地学随着社会发展和需求拓展而不断发展是必然。人们早在远古时代就已打井取水,聚集古人类文明,创留旅游地质资源。例如,距今57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古文化遗址水井,以及公元前250年四川凿的深达百米以上的地下卤水自流井等。1856年,著名的达西定律奠定了水文地质学的基础;1885年英国的T.C.张伯伦阐明了自流井出现的地质条件;1908年,美国A.C.莱恩等发展了"沉积水"地下水起源理论。随着地下水作为社会发展重要供水水源,德国K·凯尔哈克于1912年总结了地下水的埋藏特征和排泄条件;20世纪中叶苏联A.M.奥弗琴尼科夫等初建了水文地球化学,英国N.S.博尔顿和美国的S.P.纽曼分别导出了潜水完整井的非稳定流方程。近30年以来,同位素和遥感技术等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区域地下水循环与演化认识和环境水文地学发展。古人云:"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因山而峻,因水而秀"。旅游地质资源形成和分布与地质环境有密切联系,作为水文地学发展重要基础的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史学、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等,以及水文学、气象学和气候学都是旅游水文地学研究中不可忽视的研究支点。3发展核心与支点旅游水文地学作为地质科学范畴的一门分支学科,发展核心应为侧重研究与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和保护密切相关的水文地学内容;探讨自然景观形成作用,给予科学性的描述与表达,揭示名胜区、风景点和地质景观等旅游资源的水文地学成因条件、演变机制和发展内涵,以推动旅游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旅游地学研究核心内容不仅需要包括旅游地质资源的调查和建立与划分地质自然保护区、旅游地质资源的全面规划与开发利用等理论研究,而且,更需要研究旅游地质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服务社会发展的内涵拓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模式。水文地学旅游资源是最广泛存在形式的一种旅游资源,形态丰富,富于动感,能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们的审美需求,不仅能独立构景,而且还能与山、生物、气候、建筑耦合"人间仙境"。例如湖光山色、烟波浩渺、连峰叠嶂,以及趵突泉、玉龙潭、月牙泉、蝴蝶泉、喜客泉和香水泉等秀美景观。地质资源旅游景区的地质历史时期地下水形成、埋藏分布、循环和化学成分变化规律,以及地下水水量、水质和温度传输特点与过程是旅游水文地学研究重要的基础内容,包括地下水中各种元素迁移和富集机理,它与景区(泉域)景观形成与演变密切相关。在旅游水文地学研究中,还需重视构造控水、岩溶和冰川等地质作用对九寨沟等类型地质旅游景观形成的构建和再造作用研究。其中,九寨沟等景观区流域尺度水循环过程研究与掌握景区风景分布、脆弱性和保护重点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如何维系景观形成发展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不遭受人类活动显著影响,不造成景观突然消亡,需要上述有关旅游水文地学的科学研究。否则,由于对水文地学旅游资源形成与演变规律的认识不足,严重超采地下水或上游大规模拦蓄补给水源,泉域景观落败会时常发生或景区地下水环境不断退化,进而影响观赏性。旅游水文地学的发展趋势:由侧重天然状态下水文地学规律研究,转向更重视人类活动影响地下水文地学规律、演变机制和需求-开发利用-保护的和谐耦合理论研究。4结论水文地学是旅游地学学科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分支学科,它应以地球科学的理论、方法为基础,以服务人类社会旅游事业发展为目的,研究发现、评价、挖掘、开拓、规划和保护具有旅游价值的自然地学景观及其形成、演变规律和保护对策,承载着现代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旅游水文地学是还研究"旅游地质资源"塑成机制、必要和充分条件,以及合理利用和防治不良环境地质问题发生、发展理论。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史学、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地球化学、水文学、气象学和气候学都是旅游水文地学研究中不可忽视的研究支点。旅游水文地学的发展趋势:由侧重天然状态下水文地学规律研究,转向更重视人类活动影响下水文地学规律、演变机制和需求-开发利用-保护的和谐耦合理论研究。
其他文献
永磁同步电机由于其优越的性能而在工业界得到广泛应用,在对永磁同步电机进行高性能的矢量控制时,电机的位置和速度反馈信息必不可少。安装传统的机械式传感器将使系统的体积增大、成本增加以及可靠性降低。而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算法通过检测电机的电压和电流信号,从中提取电机的位置和速度信息,无需机械式传感器,是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方案的发展趋势之一。本文首先全面介绍了中高速下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算法的研究现状。
在“工具意识”和“功利意识”的影响下,我区高校艺术专业课程教学的重心日益偏向于纯专业技巧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连最能体现人文精神的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等等艺术课程
电磁跟踪系统参数定位精度易受工作环境中金属物体的影响。为了研究由于金属干扰导致电磁跟踪系统空间磁场的畸变规律,采用基于消息传递模式的网络并行计算系统和区域分割技
发展循环经济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这一观点成为目前大多数国家的共识。本文对循环经济政策及其法律导向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同时并介绍了德国、日本、美国、加拿大
发生于1937年的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距今已过去76年。这一事件是人类现代史上的极其野蛮的对生命最残暴的践踏,对人权最野蛮的侵犯,时至今日,当年幸存的年幼孩童已经步入
纯钽板通过深拉深制成的液体全钽电容器外壳在国内一直不能满足质量要求,主要原因是由于钽板在深拉深时极易产生粘结瘤。本文通过板料拉深时粘结瘤形成原因的分析,论述了模具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