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在临床实际植入位置和角度下,颧牙槽嵴微种植支抗钉穿入上颌窦的发生率,并探讨穿孔对种植钉成功率及上颌窦软硬组织的影响.
方法:收集2014年至2016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口腔科,并在颧牙槽嵴处植入微种植支抗钉的患者.回顾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归纳种植钉成功率及种植钉穿入上颌窦的发生率,描述种植钉进入上颌窦的深度.观测同一患者植入时和正畸结束时CBCT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微种植支抗钉存在期间,种植钉附近上颌窦软硬组织的变化,并探讨如何减少对上颌窦软硬组织的影响.
结果:共纳入32名患者共60枚种植钉,种植钉总成功率96.7%,种植钉进入上颌窦发生率78.3%,穿孔组和未穿孔组种植钉成功率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在所纳入的种植钉中,25枚种植钉有前后对比的CBCT,其中22枚穿入上颌窦,与刚植入时相比,正畸结束时上颌窦粘膜厚度增厚约0.6mm(P=0.001)、颊侧骨厚度降低0.1mm(P=0.019),腭侧骨厚度降低0.4mm(P=0.002).种植钉入窦超过1mm的上颌窦粘膜增厚的发生率为88.2%,明显高于穿入不超过1mm的病例(P=0.017).
结论:颧牙槽嵴微种植支抗钉穿入上颌窦的发生率很高.为提高种植钉成功率并减少对上颌窦的刺激,建议种植钉穿透双层骨皮质并将穿入深度控制在1mm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