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夜跑,顾名思义,是夜间跑步的一种形式。它是结合马拉松的一定距离以及一定的相似性而演变的一种新型的运动模式,一经开展便迅速在热爱跑步的年轻群体中流行的如火如荼。人们在工作或学习之余,按照自己的跑步节奏,不在乎快慢,在大自然的音符中尽情享受跑步带来的乐趣。而这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越来越受到人们推崇,由于夜跑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较小,以及基本不需要投资消费,受到了越来越多大学生欢迎,学生在夜跑中不但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同时能结识新友谊,夜晚思维灵感也能够在夜跑中得到迸发。然而在更多大学生加入到夜跑的同时,一些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夜跑,它具有简单,快捷的特点,对学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很快风靡了中国各地,尤其很受大学生欢迎,高校大学生成为夜跑运动的主力人群。在马拉松流行浪潮的影响下,为了满足大学生及身体锻炼爱好者的健身需求,"夜跑"作为最便捷、最适当的方式应运而生并迅速在大学生群体中流行起来。然而,虽然在参与群体上,"夜跑"这一新型形式占据了优势,但是参与目的上,大部分人对"夜跑"的参与意愿都十分模糊,甚至只是为了赶时髦,并没有以强身健体为根本出发点参与到"夜跑"中去,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负面影响,比如跑步方式不对而引起的运动损伤、路段选择不明确而造成的人身安全问题或在跑步过程中没有组织安排而对公共场所的治安造成不良影响等。很多人认为跑步是一项比较枯燥的运动,但仍有许多人参与其中,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夜跑深受运动者喜爱?兴起的原因又是什么?大学生有无夜跑习惯?大学生夜跑是否规律或者有无坚持性?以及影响学生不同阶段夜跑行为的因素有哪些?这些问题都有待考证。查阅资料发现关于跑步历史悠久进行相关研究的文献很多,主要集中在体育锻炼的价值所在、运动损伤的防范措施、以及奥运赛事和体育产业的相关研究。特别是国内文献,夜跑的分析主要集中在期刊报道,博硕士论文较少,而对大学生夜跑行为阶段的调查分布分析尚少。山西省,属于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仍较低,信息水平也相对落后,但是夜跑已经在山西兴起,并且流行于高校,所以通过对山西省部分高校的抽样调查,可以基本了解夜跑的现状及发展走势,同时也为以后这一特殊群体在参与体育活动方面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及参考。本文旨在研究大学生夜跑的实际情况,目的是发现大学生在夜跑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对大学生夜跑提出有效的建议,为以后的大学生夜跑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在对山西省部分高校全日制本科学生各个阶段夜跑进行抽样调查,阐述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建议以促进大学生夜跑的发展。通过此项研究可以了解大学生夜跑行为阶段的分布,以及影响各阶段夜跑行为的因素分析,从而弥补大学生夜跑行为阶段研究上的空白,促进大学生夜跑发展。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运用"阶段性行为改变模式"理论对大学生夜跑的各个阶段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各阶段夜跑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1.影响学生夜跑的因素主要有:坚持性因素、夜跑兴趣因素、同伴参与因素、自我效能因素、消费能力因素。2.学生参加夜跑的动机以强身健体和减肥塑形为主,气候环境和人际交流为辅。3.学生选择夜跑的场地主要是学校操场和学校环形道,考虑因素主要是安全问题。4.影响学生夜跑行为的因素主要为坚持性因素、夜跑兴趣因素、自我效能因素。由于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攀升,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健康生活逐渐成为了人们的追求,健身行业也如雨后春笋此起彼伏,健身跑运动由于其便利性、实效性等特点,几乎成为我国最为普及的一项群众性运动,形成一股全民跑步热潮,城市中夜跑群迅速壮大,成了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尤其是大学生人群,由于网络信息的发达,夜跑简约,又时尚,大学生夜跑逐渐成为了主力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