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梨小食心虫,简称"梨小",是一种世界性的果树害虫,主要以幼虫蛀食梨、桃、苹果、油桃、樱桃等多种仁果类和核果类果树的果实或新梢。目前,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仍以化学农药防治为主,导致害虫抗性增强、果品和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依赖性信息素的成虫交配干扰技术,俗称"迷向法",具有高效、无毒、不伤害天敌、不污染环境、不易产生抗性、应用地域广等诸多优点,已广泛应用于梨小食心虫的虫情测报、大量诱捕、干扰交配等综合治理过程中。但是,目前应用性信息素迷向防治梨小食心虫研究多集中于单植果园,而对为害更严重的混植果园内梨小食心虫的迷向防治却鲜有报道。基于此,本研究于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利用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散发器[每根含梨小食心虫性外激素(270±20)mg],对600根/hm~2、900根/hm~2和1 200根/hm~2三种密度条件下单植梨园和混植梨园内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植梨园梨小食心虫各代成虫发生高峰期集中,而混植梨园内梨小食心虫除越冬代成虫发生较整齐外,其余各世代成虫发生高峰期不明显。单植梨园内,1 200根/hm~2的处理迷向效果最好,整个调查期内始终未诱到成虫,迷向率为100%。混植梨园内,性信息素迷向散发器对梨小食心虫的迷向效果低于单植梨园,1 200根/hm~2对梨小食心虫的迷向效果最好,迷向率最低为97.71%。防治效果方面,2012至2014年逐年提高,其中,2014年,设置600根/hm~2、900根/hm~2和1 200根/hm~2三种密度的单植梨园内,梨小食心虫的蛀果率最低仅为0.40%、0.20%和0.20%,防治效果分别为80.00%、90.00%和92.86%;而设置相同密度的混植梨园内,梨小食心虫的蛀果率最低则为0.80%、0.40%和0.40%,防治效果分别为69.23%、84.62%和84.62%。综合防治成本和效果,建议单植梨园可使用900根/hm~2密度处理,混植梨园使用1 200根/hm~2以上密度处理,并建议大面积连片使用3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