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语境下的科学与艺术--以河西文化为例探讨数字文化遗产保护

来源 :2018年(第五届)科学与艺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downloadf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悠久的历史为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资源.如果细究文化最为集中之地,非河西走廊莫属.季羡林先生就曾说过:"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留辉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此处所说的敦煌地区实际上指的是整个河西走廊.然而近年来无论是石窟壁画、庙宇还是古城堡遗址都损坏巨大,这不得不让寻求新的方式去保存它们.本文就科技时代数字化的技术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进行探讨.在这样一个数字化时代,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生存将会是一个重要的方式,并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将会是文化遗产留存的主要方式。只有把科技的产物与实际传统文化艺术相融合,才会给人们带来最长久的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的传承。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应用型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目标导向不明确、评价标准不科学、评价方式单一;并从目标导向、评价标准、评价方式三方面分析了应用型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