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血流限制训练(blood flow restriction training,BFRT)是一种常见的用于增加肌肉质量、提高肌肉力量的运动康复方式,但其提高神经肌肉适应性的效果有限,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electricalstimulation,NMES)是一种有效增强目标肌群肌肉激活程度的手段。本研究主要探讨结合BFRT或NMES,以及联合使用BFRT及NMES的低强度深蹲训练对男子足球运动员下肢肌肉力量和运动表现的干预效果及机制,能否结合其各自的优势,弥补单独使用的局限与不足,对肌肉力量和运动表现产生更好的提高效果,以制定更适合运动员等需要长期进行高强度训练人群的运动处方,以期为结合性深蹲训练在运动训练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研究基础。研究方法:招募40名成都体育学院足球代表队队员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22.0软件中自带随机数字生成器功能产生随机数,并采用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将受试者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血流限制训练组(BFRT,n=10)、肌肉电刺激组(NMES,n=10)、肌肉电刺激结合血流限制训练组(COB,n=10)以及对照组(CON,n=10)。进行5次/周,共8周的低强度深蹲训练(25%1RM),并分别在干预前、后对受试者下肢相关肌肉力量及运动功能相关指标进行采集。通过采集喝分析受试者8周干预前后两侧伸膝、屈膝峰值力矩(peak torque,PT)、相对峰力矩(peak torque/body weight,PT/BW)、总功(total work,TW)等肌肉力量指标(各指标分别以L-EPT、R-EPT、L-FPT、R-FPT、L-EPT/BW、R-EPT/BW、L-FPT/BW、R-FPT/BW、L-ETW、R-ETW、L-FTW、R-FTW表示),以及10m冲刺、20m冲刺、40m冲刺、下蹲跳(counter movement jump,CMJ)、5-0-5敏捷性测试(5-0-5 test,505)和T灵敏测试等运动表现指标的变化,阐明不同深蹲方式的影响效果及机制。研究结果:(1)干预前后肌肉力量变化:(1)与干预前相比,CON组L-FPT、R-FPT、L-FPT/BW、R-FPT/BW均显著性增加(P<0.05);NMES组L-EPT、L-FPT、R-FPT、L-FPT/BW、R-FPT/BW均显著性增加(P<0.05);BFRT组L-EPT、R-EPT、L-FPT、R-FPT、L-EPT/BW、R-EPT/BW、L-FPT/BW、R-FPT/BW、L-ETW、R-ETW、L-FTW均显著性增加(P<0.05);COB组L-EPT、R-EPT、L-FPT、R-FPT、L-EPT/BW、R-EPT/BW、L-FPT/BW、R-FPT/BW、L-ETW、R-ETW均显著性增加(P<0.05)。(2)干预后,与CON组相比,BFER组L-FPT、R-FPT、R-EPT/BW、L-FPT/BW、R-FPT/BW均显著性增加(P<0.05);与NMES组相比,COB组L-EPT、R-EPT、L-FPT、R-FPT、L-EPT/BW、R-EPT/BW、L-FPT/BW、R-FPT/BW、R-ETW均显著性增加(P<0.05);与BFRT组相比,COB组L-EPT、R-EPT均显著性增加(P<0.05)。(2)干预前后运动表现变化:(1)与干预前相比,CON组20m冲刺、40m冲刺和CMJ均显著性增加(P<0.05);NMES组20m冲刺、40m冲刺、CMJ和T灵敏测试均显著性增加(P<0.05);BFRT组20m冲刺、40m冲刺、CMJ和505均显著性增加;COB组20m冲刺、40m冲刺、CMJ、505和T灵敏测试均显著性增加(P<0.05)。(2)干预后,与CON组相比,NMES组、BFRT组及COB组20m冲刺和40m冲刺均显著性增加(P<0.05),NMES组505显著性增加(P<0.05),BFRT组CMJ和505均显著性增加(P<0.05),COB组CMJ、505和T灵敏测试均显著性增加(P<0.05);与NMES组相比,BFRT组及COB组40m冲刺和CMJ均显著性增加(P<0.05);与BFRT组相比,COB组40m冲刺、505和T灵敏测试均显著性增加(P<0.05)。研究结论:(1)8周NMES、BFRT和联合使用BFRT及NMES结合低强度深蹲训练均不同程度地可显著提高下肢肌肉力量和运动表现;(2)8周联合使用BFRT及NMES进行低强度深蹲训练对男子足球运动员下肢肌肉力量和运动表现的训练效果优于8周NMES结合低强度深蹲训练和8周BFRT结合低强度深蹲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