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常见皮肤病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血浆D-二聚体(D-D)水平与皮肤科常见病(荨麻疹、寻常型银屑病、湿疹)皮损范围、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分别选取确诊为寻常型银屑病(PV)、荨麻疹、湿疹的患者各60例,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按照其皮损范围分为轻度组(皮损面积小于10%)、中度组(皮损面积在10%和50%)与重度组(皮损面积大于50%),组患者20人,记录组患者的PASI评分(0-3分为轻度组,3-18分为中度组,18-72分为重度组)检测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不同组间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性,并评价PASI评分与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程度;同样,湿疹患者按照其皮损范围也分为轻(皮损面积小于10%)、中(皮损面积在10%和50%)、重(皮损面积大于50%)3组,组20人,分别记录组患者的EASI评分(0-3分为轻度组,3-18分为中度组,18-72分为重度组)并检测各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不同组间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性,并对EASI评分和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程度进行评价;荨麻疹患者按照其病程长短分为2组,组30人(病程若小于6周归为急性组,大于6周则归为慢性组),另外按照荨麻疹患者的UAS评分分为轻(0-2分)、中(3-4分)、重(5-6分)3组,组20人,分别记录位患者的UAS评分,检测其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不同组间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性,判断急、慢性荨麻疹患者的UAS评分差异,同时对UAS评分和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程度进行评价。结果:在寻常型银屑病(PV)患者中,比较各组间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与其PASI评分呈强正相关性,患者的PASI评分越高,其血浆D-聚体水平也越高;在荨麻疹组中,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急、慢性荨麻疹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将急性与慢性患者之间的D-二聚体水平差异进行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急、慢性荨麻疹组的UAS评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然而轻、中、重组荨麻疹患者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建康体检者,且三组之间的D-二聚体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荨麻疹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其UAS评分之间呈正向强相关性,患者的UAS评分越高,其血浆D-二聚体水平也越高;在湿疹患者中,不仅各组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且D-二聚体水平与EASI评分之间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1.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而言,其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随着患者皮损范围扩大,病情加重,D-二聚体水平也越来越高;2.对荨麻疹患者来说,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正常人要显著升高,但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患者病程的长短并无关系,而与患者的皮损情况、发作次数及伴随症状等有关,随着患者病情加重,其UAS评分也增高,D-二聚体水平明显不断升高;3.湿疹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与皮损范围、病情轻重无关,同时亦不高于正常人群。
其他文献
坚强智能电网建设要求继电保护提高自身性能的同时,也需要加强与安稳控制的优化协调。提出面向区域电网安全稳定的层次化保护控制系统的概念,该系统在传统保护配置的基础上,
通过建立一些重要的不等式,研究有界随机变量的性质,得出了重要结果:数学期望为零的有界随机变量是次高斯的,并得出参数τ的精确估计.最后应用这些结果构造一个非对称的次高
<正>目前中国的一些城市,都在尝试开设无人便利店,各大互联网巨头也是纷纷介入。不可否认的是无人便利店给消费者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购物体验,但是随之而来的是舆论对人工智能
人体内的乳酸绝大部分是L 乳酸,而D 乳酸含量极少。D 乳酸血症作为一种疾病是由Uribarri于1979年首先描述,常继发于短肠综合征和慢性胰腺功能不全。临床表现主要是反复发作的
随着产业快速变革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要,信息产业竞争日趋激烈,产业环境十分复杂,企业对项目管理的要求日趋严格。项目进度管理是项目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经过项目
痛风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关节炎,发病率逐年上升。双能CT与超声是诊断痛风及治疗后随访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双能CT诊断痛风准确率高,可准确评估痛风患者尿酸结晶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