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 :肠上皮紧密连接失调和上皮损伤导致上皮屏障破坏,促使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生发展。本实验建立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模型,探讨汉黄芩苷对肠上皮紧密连接以及MLCK/pMLC2信号通路的影响,进一步证明汉黄芩苷能够通过抑制MLCK/pMLC2信号通路修复肠上皮紧密连接,从而维持肠上皮屏障的完整性达到治疗IBD的目的。方法 :采用3%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UC小鼠模型,通过结肠长度及结肠病理的变化初步考察汉黄芩苷的药效,并用透射电镜观察结肠上皮紧密连接超微结构。同时,运用蛋白免疫印迹、免疫荧光和半定量PCR检测结肠组织中MLCK、pMLC2、Occludin和ZO-1的表达情况。此外,采用TNF-α体外诱导单层Caco-2细胞模拟屏障损伤模型,通过检测跨上皮电阻(TER)和FITC-Dextran通过率考察汉黄芩苷对屏障的修复作用。不仅如此,还进一步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观察各组小鼠结肠组织细菌的浸润情况;并检测经FITC-Dextran灌胃后小鼠血清中FITC荧光强度的变化。结果:汉黄芩苷能够减缓UC小鼠的体重下降,改善其腹泻、便血及结肠缩短、组织水肿、炎性细胞浸润、溃疡形成、上皮损伤等症状;同时能够下调体内外模型中MLCK和pMLC2的表达,恢复Occludin和ZO-1的表达及分布。此外,汉黄芩苷能够改善单层Caco-2细胞损伤模型中TER的下降,下调FITC-Dextran的通过率,恢复其屏障的完整性。给予汉黄芩苷干预后,UC小鼠肠黏膜下细菌浸润明显减少,血清中FITC-Dextran的含量也趋于正常。结论 :汉黄芩苷可能通过抑制MLCK/pMLC2信号通路修复肠上皮紧密连接,恢复肠上皮的屏障功能,进而达到治疗IBD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