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枫皮(Illicium difengpi K.I.B.et K.I.M.)又名枫榔、矮顶香,是广西岩溶石山上一种特有中药材。该药材为中国药典收录品种,具有祛风除湿,行气止痛的疗效,在广西壮族民间主要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炎、腰肌劳损和跌打损伤等症。目前,己从地枫皮中获得多种结构类型的化合物,但深入的抗风湿、抗炎作用的物质基础研究报导较少。因此,鉴定于前期抗炎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地枫皮的二氯甲烷提取物能够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为了进一步明确地枫皮的抗炎作用的物质基础,我们采用常规的分离方法结合现代色谱分离技术(高速逆流色谱、制备液相色谱等)开展地枫皮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从地枫皮二氯甲烷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和文献比对分别鉴定为东亚八角素(1),tashironin A(2),14-O-benzoylfloridanolide(3),厚朴酚(4),去氢双丁香酚A(5),异红花八角醇(6),地枫皮素(7),二氢荜澄茄苦素(8),树脂醇(9),二氢去氢二愈创木基醇(10),2-[4-(3-hydroxypropyl)-2-methoxyphenoxy]-propane-1,3-diol(11),bursephenylpropane(12),3,3′-dimethoxy-4,8′-oxyneoligna-9,4′,7′,9′-tetraol(13),(7R,8R)-4-O-(glycer-2-yl)-7,9,9′-trihydroxy-3,5,3′-trimethoxy-8-O-4′-neolignan(14)。其中化合物1,3,6,8,12和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同时我们对所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脂多糖(LPS)诱导的炎性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分泌NO的生成抑制活性筛选,结果显示:木脂素主成分厚朴酚(4)和异红花八角醇(6)表现出较好的抗炎活性,IC50分别为24.86和16.57μM。通过上述的研究,揭示了地枫皮抗炎作用的物质成分,为地枫皮的深入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