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谈话(self talk)是指发生在人体内部或外部的言语过程。本研究旨在探索自我谈话功能类型(指导型、激励型)和表述方式(不发声、发声)与不同技能类型(精细类、粗放类)的匹配问题。从而为自我谈话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提供指导。研究选取80名在校男性大学生,采用2x2混合实验设计,自我谈话功能类型作为组间变量,表述方式做组内变量,并使用spss21.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精细类动作技能(飞镖)表现中,自我谈话功能类型(F=1.982,P=0.175)和表述方式(F=3.848,P=0.065)均不存在主效应,但二者之间交互作用显著(F=5.868,P=0.026),进一步做简单效应分析得出,被试使用不发声指导型自我谈话时的飞镖成绩更好(均值差值=6.8,P=0.002)。而在激励型自我谈话组,不同自我谈话表述方式对技能表现并无影响(均值差值=0.55,P=0.833)。在粗放类动作技能(握力)表现中,自我谈话功能类型存在主效应(F=5.820,P=0.026),即自我谈话功能类型对握力表现有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指导型自我谈话组的握力表现优于激励型自我谈话组,而自我谈话表述方式不存在主效应(F=0.551,P=0.467),自我谈话功能类型和自我谈话方式也不存在交互作用(F=0.404,P=0.532)。本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前人研究成果,即指导型自我谈话比激励型自我谈话在促进运动表现上更为有效。研究结果并未显示出自我谈话功能类型在精细类动作和粗放类动作技能表现中存在差异。另外,在精细类动作中,不发声自我谈话更能促进运动表现。而在粗放类运动中,自我谈话表述方式对运动表现的影响效果并没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