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早期逆境对个体的生理、认知和心理社会发展均具有深远影响。最新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已基本证实前额叶和边缘系统等大脑结构在早期逆境(如贫穷、虐待)下的易损性,同时,这些易损性因个体特征、逆境类型、逆境的强度和时间等因素而有所差异。研究特定类型的早期逆境对儿童青少年大脑结构功能的影响有利于深入了解该类逆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中,我们选择艾滋孤儿为研究对象。艾滋孤儿是指那些父母双方或一方因感染艾滋病毒去世的未满18周岁的儿童,他们在年少时经历贫困、受歧视、受虐待等不利经历。虽然已有很多研究证实艾滋孤儿比正常儿童青少年表现出更多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如焦虑,抑郁或者创伤后应激障碍),但对于艾滋孤儿在认知神经与大脑结构上是否区别于正常儿童和青少年却知之甚少。本研究旨在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机构收养的艾滋孤儿(人数=20,男=10,年龄=15.75±1.97)和健康青少年(人数=20,男=12,年龄=15.85±2.35)在大脑结构灰质体积上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存在何种差异。研究结果发现:首先,局部灰质体积组间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艾滋孤儿的海马体积要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组,同时,其前扣带回,胼胝体下皮层和中央前回的灰质体积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此外,全脑灰质体积回归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艾滋孤儿的前扣带回是唯一通过多重比较、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的区域。本研究首次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揭示了艾滋孤儿与正常青少年在大脑结构间的差异,其结果有助于揭示早期逆境如何影响以及塑造个体的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