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中国与东南亚清洁能源合作

来源 :2018国际清洁能源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tol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交界处,是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咽喉地带,兼具海洋性与大陆性地缘特征,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中国与东南亚毗邻而居,历史渊源深厚,云南作为中国面向东南亚的“门户”,在与东南亚国家加强能源电力合作、谋求“一带一路”共同繁荣的道路上,更应充分发挥连接东南亚与国内腹地的纽带作用.可持续发展是全球能源发展的趋势.近年来,随着印度尼西亚、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经济迅速发展,区域电网建设落后、电力供应不足、能源对外依存度高等问题越发凸显,严重阻碍区域能源合作和经济升级.当前,东南亚各国纷纷将可持续发展提升到国家议事日程,有意加强区域电力合作,推动地区电网互联.从东南亚和周边国家的自然资源禀赋、电网建设现状来看,清洁能源资源与需求呈现典型的逆向分布特征,决定了东南亚与周边国家电网互联,是推动能源变革、实现清洁发展的必由之路.进行东南亚清洁能源开发、构建东南亚与中国电网互联、促进区域电力贸易,能够加快实现东南亚各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带动能源转型;通过清洁能源开发和中国电力输送,能够显著提高东南亚电力保障能力,保障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减少无电人口,提高用能水平.本研究报告结合东南亚区域能源电力组织、中南半岛各国、国际的已有规划研究成果,充分尊重各国发展需要.按照“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理念,对东南亚与中国的清洁能源合作展开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东南亚清洁能源开发的开发路径,以及电力基础设施的跨国建设与互联互通工程,并开展了东南亚区域电力贸易分析.通过构建东南亚与中国政府间清洁能源合作框架、促进国际组织平台发挥作用、鼓励企业实际参与,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其他文献
全球能源面临发展的“十字路口”,在气候变化、资源约束、技术进步等多重因素叠加推动下,全球能源转型加快,绿色低碳、智能高效成为发展的必然选择.但近年,可再生能源作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基础,面临着低价化石能源、政策不确定风险加大、投资增长趋缓的严峻考验.如何推进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实现全球2℃,乃至1.5℃气候控制目标,已成为摆在国际社会面前的难题.本文阐述了全球可再生能源在发电、供暖制冷、
《世界核能产业现状报告》(WNISR)每年都会对全球核电的规划、投资、建设和运营状况进行全面总结.过去10年,中国一直主导着核电建设.2017年是连续第三年全球核电发电量小幅增长(+1%)完全归功于中国(+25%)的显著增长.换言之,如果没有中国的贡献,核电发电量将连续第三年下降.2017年,全球共有4台机组并网,3台位于中国,1台位于巴基斯坦(由中国公司建造),总新增装机容量为330万千瓦,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