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报警信息素是一类重要的挥发性倍半萜烯类烯烃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和动物中。当蚜虫遭受到捕食性或寄生性天敌攻击时,会从腹管分泌小液滴状的挥发性物质,即报警信息素,它的主要成分是[反]-β-法尼烯(E-β-farnsene,EβF)。为明确不同剂量的EβF对麦长管蚜行为调控的作用,我们将装有小麦苗的离心管固定于培养皿中,待其自然定制后,加入不同浓度梯度的EβF(10ng/μl、100ng/μl、200ng/μl、500ng/μl、1 000ng/μl),观察5min内麦长管蚜的行为反应,包括:后足抖动、行走以及从麦苗上掉落等行为。结果表明,不同龄期麦长管蚜对不同浓度的EβF的行为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随着EβF浓度的升高,1~4龄若蚜有行为反应的数量并不显著增加,当EβF浓度≥500ng/μl时,有行为反应的蚜虫数量呈现下降趋势;而成蚜的行为反应会随着EβF的浓度升高而显著增强,当EβF浓度≥1 000ng/μl时行为反应数量开始下降。研究结果表明麦长管蚜对不同浓度的EβF的反应程度在不同龄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同时麦长管蚜在感受EβF刺激时并不像豌豆蚜一样有明显的跌落行为。因此在生产中应用报警信息素趋避不同种类蚜虫时应注意施用剂量和方式。本实验通过探究报警信息素对不同龄期麦长管蚜行为的影响,可为生产中筛选出不同龄期麦长管蚜EβF最佳趋避浓度和条件提供一定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