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棉纺织业的黄金时期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zj1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国时期的中国棉纺织业,就纱锭而言,在1930年代超过500万锭,列意大利之后,排名世界第9位。其中,在华日资纱厂约占40%,凭借其优越的资本和技术力量(后来又凭武力)占据了绝对优势。这些暂且不提。总之,1927年,中国机纱出口量超过进口量,由机纱绝对进口国成为出口国。这个巨大变化,源于1910年代至1920年代的前所未有的繁荣,其巅峰即在1919、1920年。这次繁荣使中国棉纺织业界特别是民族纺织企业大受其益。在这次被称为民族工业"黄金时期"的繁荣时期内,中国棉纺织业拥有纱锭从86万锭(1913年)增加到364万锭(1924年),增加了3倍多,其增速堪称空前绝后。新中国成立前的棉纺织业成长,其大半完成于此一时期。在这个过程中,此前主要以中国为销售市场的日本纱渐渐被驱逐,日本纺织企业不得不以在中国开办纱厂的形式,变商品输出为资本输出。就这样,经过"黄金时期",中国棉纺织业可以说在数量上完成了一个飞跃。但另一方面,中国棉纺织业,尤其是民族纺织企业,正如其诞生之初就被指出的那样,诸如资本匮乏、经营散漫、劳务管理混乱、纺织技术落后等等,除个别情况外整体上没有改善,甚至进一步恶化。鉴于经营质量没有同时得到改善,那么,与其说是"发展",也许称之为"扩大"更恰当。在这里,暂且不去细究应如何表述;我们关心的是,自诞生以来,不是长期徘徊不前、就是苦于经济萧条的民族棉纺织业,何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发展如此迅速,以至于该时期被称为"黄金时期"呢?本文拟首先就这个朴素的问题展开论述。以当时中国最先进、规模最大的民族工业棉纺织业为对象,从经济角度探究第一次世界大战及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当然是论述这个问题的目的之一,但并非核心。因为,此前的研究一提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或五四运动与经济的关系,要么说民族工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兴起,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条件;要么说五四运动抵制日货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等。笔者认为,这类跳跃式思维甚为不妥。而更重要的是,笔者希望通过对上述问题作深入分析,或许能够对经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影响从不同的角度作出全新解释。
其他文献
<正>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业务的合规风险凸显。面临复杂国际投资法律环境和国内法治建设要求,大型能源与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企业如何加强企业法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的有效融合
珠海发电厂的输煤取样控制系统的改进方案是通过光纤及收发装置,联入输煤主控PLC系统的DH+网络;并在上位机(运行Rsview32软件)增加远程监控画面,实现取样系统的远程监控功能,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