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改良B超胃窦单切面法判断重症病人胃排空功能的可行性及指导价值。
方法:①B超胃窦单切面法测定27名健康受试者的胃排空动能。采用自身对照法,交替空腹饮温开水500 mL(传统法)及300 mL(改良法)充盈胃腔,用B超胃窦单切面法分别测定并计算胃窦切面面积(S空腹、S即刻)、胃窦收缩频率(antralcontraction frequency,ACF)、胃窦收缩幅度(antral contraction amplitude,ACA)、胃窦运动指数(movement index,MI)及胃排空时间(gastricemptying time,GET),并分析传统法与改良法间上述参数的相关性。②应用改良B超胃窦单切面法,检测39例APACHEⅡ≥8分的ICU重症病人胃排空功能,并记录其每天的肠内营养应用情况。
结果:①改良与传统B超胃窦单切面法测定的健康受试者ACF、MI及GET呈一元线性相关关系(r分别为0.56,0.53,0.55,P<0.05)。改良法与传统法测得的ACA间有差异,但无相关性。②重症病人测得的ACF和MI明显低于健康受试者,GET明显延迟(P<0.05)。③ACF、MI、GET与EN总量及EN百分比明显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MI和GET均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结论:①改良B超胃窦单切面法可作为床旁胃排空功能评价的客观指标;②重症病人胃排空功能明显下降;③ACF、MI及GET的变化与肠道喂养量相关,对判断重症病人能否接受完全肠内营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