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情绪和认知之间的交互过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语言理解是人类一项非常重要的认知功能,同时也涉及情绪加工,比如对情绪词的理解,需要认知和情绪系统的共同参与,因此对情绪词加工过程的考察,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情绪和认知之间的关系。以往关于情绪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情绪词本身的加工过程,发现情绪词与中性词相比,具有加工优先性,而情绪词加工的优先性如何影响句子理解过程仍需要探讨。本研究考察了句子理解过程中情绪性对预期加工的影响。研究操纵了句子中关键动词的情绪性及其宾语名词的预期性。关键动词分为情绪动词和中性动词,通过操纵句子的限制性,使得宾语名词成为高预期名词或低预期名词。结果发现在动词位置,中性高预期条件比中性低预期条件诱发了更大的N400和晚期负波,而情绪性高低预期条件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表明只在中性条件下,高预期信息的预激活与保持提高了加工负荷。在名词位置,情绪条件和中性条件下,低预期条件比高预期条件均诱发了更大的N400和更大的P600,表明低预期名词整合到句子的过程更困难。时频分析结果发现,低预期条件下theta频段(4-8Hz)能量比高预期条件更强,这一效应从动词位置一直延续到名词位置,并且不受动词情绪性的调节。Theta频段效应表明在情绪和中性条件下,从长时记忆中提取高预期名词更容易。以上这些结果表明,由于情绪词吸引了更多的认知资源,促进了其后续高预期名词在工作记忆中的预激活和保持过程。综上,该研究进一步揭示了语言理解中情绪性和预期性的交互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