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精细化管理的国土风貌规划编制探索——以眉山天府新区为例

来源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暨2021中国城市规划学术季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rchrSa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规划改革已经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总方案中,国土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如何建设美丽的国土风貌是目前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以往风貌规划聚焦在城镇中心区,往往忽视自然风貌和乡村风貌的管控。那么在国土空间规划语境下,对全域、全要素的国土空间风貌管控则成为地方规划管理部门新的规划要求,也是落实"美丽中国建设"这一国策的重要抓手。本文从协调自然与城镇风貌关系入手,为应对大尺度国土风貌多要素、全覆盖的特点,规划以目标和实施为导向,构建了全域分区、分系统、分层次管控的风貌管控技术框架体系,形成了"分区全覆盖、要素体系完整、控制深度有层次"的国土空间规划管控方法。为了避免风貌规划"蓝图式挂挂"的不接地气的管控局面,规划尝试构建面向精细化管理的一体化风貌管控成果,形成导则(图表)+通则(手册)的复合成果形式,将全域多种风貌要素落实在有序的单元导则、表格和手册中,便于决策者及规划管理部门对国土风貌进行精细化管理。
其他文献
礼乐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乐教文化作为一种主流的道德教化性文化,在中华文明进程中对华夏子孙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今天,乐教文化依然在道德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另外,乐教与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目标任务具有契合性,两者的融通能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提供有效的抓手和提升的路径。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人工智能的可解释性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如何解释输入与输出之间的联系,成为许多学科的研究重点。对此,相关关系的主张者与因果关系的主张者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理论。相比较而言,从因果关系视角阐释人工智能的可解释性问题是更为合理的一种路径。但要实现这一路径,还需要借助人工智能学者朱迪亚·珀尔对因果关系的三个层次区分,以消解传统因果关系理论彼此间不相容所造成的解释上的局限
作为初中班级工作的主要组织者与学生群体的引导者,班主任教师的管理能力往往会对班级教育教学工作秩序的维系造成重要影响。基于此,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拓展,大批班主任教师以立德树人观念作为出发点对于如何开展日常管理工作进行了分析与解读,希望全面促进班主任管理工作质量的合理提升。在本文中,笔者以班主任教师的视角出发,对于如何做好初中班主任教师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进行了分析,希望合理促进初中教育教学工作综合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关于结直肠癌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并运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
为落实高校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研究从高校教育工作的战略、教学、育人三个方面出发,提出课程思政"铸魂育人"路径:一是立德树人是高校课程思政"铸魂大战略"的根本举措;二是质量施教是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大体系"的重要内容;三是三全育人是高校课程思政"育人大格局"的建设基点。落实"铸魂大战略"的根本举措在于开展特色鲜明、三位一体、三观培养的课程思政。施行"教学大体系"的重要内容要做好课程体系设置和课
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关乎党对学校的领导、关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薪火相传。学校要充分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强化顶层设计和总体谋划,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发展。学校应坚持师德师风常态化建设,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教师队伍。
课程思政的实施对职业院校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主要表现在:课程思政要求全体教师提高政治站位,有助于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定力;课程思政要求全体教师增强教书育人本领,有助于激发教师专业成长内在动力;课程思政要求学校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有助于形成系统内外协同育人合力。职业院校应充分发挥好课程思政对育德能力建设的推动功能,打造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科普教育基地是面向社会开展的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技术成果普及的教育区域,作为学校研学基地贯穿学历教育,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素质教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任何科技的发现、发明、传播和应用都离不开高素质的人,科技与高素质的人才结合起来,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普教育基地作为学校研学基地,是面向学生开展科普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的重要平台。结合我国相关的教
巴尔扎克的小说历来被置放于“现实主义”的范畴加以阐释与解读,其叙事学的意义与浪漫主义的风格得到了充分的认识与开掘。本文即沿着复杂多变的叙事结构、想象恣肆的浪漫风格、意蕴绵长的象征技法三个向度探析巴尔扎克小说的叙事艺术,揭示其现实主义之外的艺术价值。